第3章

宋德贵一愣:“东翁,您这是……”

郑必昌淡淡道:“既然大家都是严阁老的人,那自然要同舟共济。”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杭州城的繁华街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这官场,不就是这么玩的吗?”

郑必昌一直怀疑,何茂才这个“两榜进士”是花钱买的。

浙江官场里,谁不知道何茂才是个没头脑的憨憨?写个奏折都能把“弹劾”写成“弹劾”,审个案卷能把原告被告的名字记反,就连去青楼喝花酒,都能被歌伎骗走五十两银子还乐呵呵地说“姑娘真性情”。

可偏偏,这人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还做到了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

郑必昌第一次见何茂才,是在严党的私宴上。这位何大人端着酒杯,满脸憨笑地凑过来:“郑知府,久仰久仰!听说您是严阁老的门生?巧了,我也是!”

郑必昌嘴角抽了抽,心想:“严阁老挑人的眼光……还真是包容。”

何茂才虽然憨,但偏偏爱逞能,好几次差点把自己玩死,全靠郑必昌在后面擦屁股。

第一次,何茂才审一桩盐商走私案,证据都没看全,就大笔一挥判了个“斩立决”。结果那盐商是严世蕃(严嵩儿子)的门人,第二天严府就派人来问罪。何茂才还梗着脖子嚷嚷:“国法如山!岂能因权贵而废?”

郑必昌听闻,连夜赶去严府赔罪,又亲自修改判词,把“斩立决”改成“流放三千里”,这才把事情压下去。

事后,何茂才非但不感激,反而皱眉道:“郑兄,你这不是徇私枉法吗?”

郑必昌差点气笑:“何大人,您是真不怕死啊?”

第二次,何茂才在奏折里写“浙江吏治清明,无贪腐之事”,差点把严党在浙江的账目捅到皇上面前。郑必昌吓得赶紧把奏折截下来,重写了一份“浙江官员勤勉,然仍有改进之处”的官样文章递上去。

何茂才知道后,竟拍案怒道:“郑必昌!你篡改我的奏章?!”

郑必昌扶额:“何大人,您是真不知道……咱们浙江的账,能往明面上写吗?”

按理说,郑必昌救了何茂才这么多次,他就算不感恩戴德,至少也该信任自己吧?

可何茂才偏不。

他每次见到郑必昌,都是一副警惕又狐疑的表情,仿佛郑必昌随时会坑他一样。

有一次,郑必昌实在忍不住了,直接问他:“何大人,我对您也算仁至义尽了吧?您怎么还防着我?”

何茂才挠了挠头,憨憨一笑:“郑兄,你别误会,我不是防你。”

“那你是什么?”

“我是觉得……你太聪明了。”何茂才认真道,“我娘说过,聪明人做事,一定有他的算计。我怕哪天被你卖了,还帮你数钱呢。”

郑必昌:“……”

日子久了,郑必昌渐渐发现,何茂才的“憨直”,未必是真的傻。

——他能在严党里混得风生水起,却从不参与分赃。 ——他每次判案都一根筋,可偏偏百姓都夸他“青天”。 ——他看似对官场规矩一窍不通,可每次大祸临头,总能莫名其妙地化险为夷。

郑必昌越想越不对劲。

“难道……何茂才是在装傻?”

可当他试探性地问何茂才时,对方又是一脸茫然:“啊?装什么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