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右下角的聊天窗口,头像显示是一个向日葵图案,最后一条消息是:“日光坐标已校准,等你验证。”发送时间是昨晚八点五十分,没有回复。“这个联系人是谁?”
“是苏晴,”沈曼说,“她的微信头像就是向日葵,平时负责帮陆老师整理技术文件,也是《日光棱镜》的助手设计师。”
林默尝试着关闭未保存的设计图,电脑弹出提示:“是否保存对‘日光迷局最终版’的更改?”他选择“否”后,屏幕回到桌面,桌面上有一个加密文件夹,文件名是“阴影密码”。他尝试用陆哲的生日、女儿的生日作为密码,都提示错误。
这时,他注意到桌角的一盆向日葵盆栽,花盆里的土壤有些松动,其中一粒种子上沾着些许白色的石膏粉。他小心地取出种子,发现种子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12”,像是数字密码。
“陆老师的女儿叫陆阳阳,今年12岁,”沈曼看到种子上的数字,轻声说,“他常说女儿是他的阳光,很多作品都以阳阳的名字命名。”
林默尝试着在加密文件夹的密码框里输入“12”,文件夹没有打开。他又输入“阳阳”的拼音首字母“YY12”,文件夹“咔哒”一声解锁了!里面是一系列关于光影加密技术的文档,详细记录了如何通过日光角度和棱镜折射形成视觉密码,甚至能将信息隐藏在光影变化中。
文档里还有一段视频,是陆哲和一个陌生男人的对话录像:“这项技术能让太阳能板的效率提升30%,但如果被用于军事领域,后果不堪设想。我不能卖给你们。”
“陆先生,日光科技出价五千万,你确定要拒绝?”男人的声音低沉,画面里只能看到他戴着黑色手套的手,正把玩着一枚银色的袖扣,上面刻着“Z”。
“就算出一个亿也不行,”陆哲的声音很坚定,“我的研究是为了艺术,不是战争。”
视频到这里突然中断,林默反复观看,注意到男人身后的窗户反射出展厅的轮廓,桌上的咖啡杯和陆哲办公室的杯子款式一模一样。
“这个男人是谁?”林默问沈曼。
沈曼摇摇头:“从没见过,但他戴的袖扣……和周明轩的很像。”
走出办公室,阳光已经升高,透过玻璃穹顶的光柱在地面缓慢移动。林默站在《日光棱镜》旁,看着光影随着太阳角度变化,在地面的粉笔线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当某一缕阳光穿过特定的棱镜时,地面的光斑突然组成了一串数字:“17:30 老地方”。
“这是陆哲留下的信息!”李警官惊呼,“他在用光影密码传递消息!”
林默顺着光斑的轨迹抬头,发现穹顶的遮光帘上有几个微小的孔洞,阳光正是通过这些孔洞形成特定的光影。孔洞的排列方式很规律,像是人为钻出来的。“老地方指的是什么?”
“应该是艺术馆顶楼的日光观测台,”沈曼回答,“陆老师常去那里观察不同时间的阳光角度,说是获取创作灵感的‘老地方’。”
顶楼的观测台是一个露天平台,中央放着一台巨大的日光追踪仪,屏幕上显示着实时的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平台边缘的护栏上,挂着一个速写本,上面画着几幅日光棱镜的设计草图,其中一张草图的角落写着:“阴影中的第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