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进群的瞬间,99+的未读消息涌进来。她划着屏幕看了眼,大多是“收废品”“谁家漏水”的零碎信息,刚改好备注“302林薇”,就有人发来私聊——头像是个穿军绿色马甲的老头,昵称“老王”:“新搬来的?三楼的?晚上来我家登个记,咱楼有规矩。”
窗外的白玉兰正落花瓣,粘在空调外机上像团碎雪。林薇对着镜子贴创可贴时,发现手背上的红痕像条细小的蜈蚣。张大妈的绿豆汤还冒着热气,碗沿印着“劳动最光荣”的字样。
“希望这次能住久点。”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指尖轻轻按了按创可贴,手机突然震动,老王又发来消息:“别忘了晚上来登记,七点啊,别迟到。”
二、红色炸弹
搬家后的第四天下午,林薇刚结束一场持续三小时的视频会议,手机突然像揣了只蜜蜂般震动起来。业主群的消息提示像潮水般涌来,她点开时,一条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语音正在播放,嗓门大得像扩音器:
"各位邻居都给我听好了!我家大伟下个月结婚,整栋楼必须来喝喜酒!每户随五百块份子钱,少一分都不行!家里有50万以上的车赶紧报备,加满油给我家当婚车,这是给你们沾喜气,别他妈不识抬举!"
发消息的头像是个穿着军绿色马甲的老头,昵称叫"老王"。林薇盯着屏幕愣了三秒,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往上翻聊天记录,确认这不是什么整蛊游戏,再看群成员列表,78个好友里只有她和101的"陈医生"挂着房号
。上周她在电梯里遇见过陈医生,白大褂口袋露着听诊器,说自己在社区医院上班。
"这老王是楼霸,每年都搞这出。"私聊窗口突然弹出消息,是陈医生。紧接着一张截图发了过来——去年老王女儿出嫁时,在群里骂骂咧咧:"每户出两个人帮搬嫁妆,谁敢不来,我天天去你家门口堵着!"理由赫然
写着"邻里互助"。
林薇盯着屏幕笑出声。她刚把备注改成"302-租户-林薇",老王的好友申请就弹了进来。验证消息写着"楼上的,赶紧通过",她点通过的瞬间,对方直接甩来收款码,附带一句语音:"姑娘赶紧转钱,我在二楼住,你
住我楼上就得懂规矩,别让我亲自上去找你!"
窗外的风卷着玉兰花瓣撞在玻璃上,像谁在轻轻叩门。林薇想起昨天在超市遇见的卷发阿姨说的话:"26号楼的老王啊,前年他闺女出嫁,把整个单元的礼炮都借走了,还说'都是邻居,不用还',最后全拿去卖废品了。"
她的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方,突然想起第一次租房时,隔壁的奶奶总在她晚归时留盏廊灯。那时的楼道也旧,却总飘着炖肉香。林薇退出聊天界面,把手机塞进抽屉,却没发现窗帘没拉严,楼下的老王正仰头盯着三楼的窗口,手里攥着个牛皮本,封面上歪歪扭扭写着"人情账"。
三、不请自来的好友
晚上七点十五分,林薇正在厨房煮螺蛳粉,手机在客厅突然响起来。是老王发来的消息,语气带着火气:"姑娘怎么不回消息?看不起我们老邻居?是不是觉得我们回迁户好欺负?"紧接着又是一条:"我家大伟结婚是天大的事,你随礼是应该的,别给脸不要脸!"
螺蛳粉的酸笋味弥漫开来,林薇吸着鼻子回复:"不好意思,刚在忙。我刚搬来,还不认识您儿子,这礼随得没道理吧?"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听见楼下传来拐杖戳地的声音,"咚、咚、咚",精准地敲在她的心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