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手机震动,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周老师,我是许微。感谢您的邀请,我接受。但有一个条件——我需要对每场演出使用的钢琴有绝对调音权,包括您练习用的琴。」

周临笑了,回复:「成交。巡演从下月5号开始,巴黎。详细信息助理会发你。」

放下手机,他走到房间角落的小钢琴前,弹起肖邦的《夜曲》。不知为何,今晚的旋律比往常多了几分期待。

第三章

巴黎的春天带着湿润的花香。周临在排练厅里反复练习着德彪西的《月光》,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巡演已经进行了两周,许微的工作无可挑剔——每架钢琴在她手下都能完美适应他的演奏风格。但除了必要的工作交流,她始终保持距离,像一道无声的影子。

"许微。"周临停下演奏,"你觉得这段处理怎么样?"

站在钢琴旁的许微愣了一下,显然不习惯被征求意见:"很标准。"

"标准?"周临皱眉,"这不是我想要的评价。"

许微抿了抿嘴唇:"您的技巧无可挑剔,节奏把控精准,音色层次分明。"

"然后呢?"

"然后..."她犹豫了一下,"德彪西写《月光》时描绘的是阿希尔·阿波利奈尔诗中的意境,水波荡漾的光影。您弹得太...确定了。"

周临挑眉:"你是说我弹得缺乏诗意?"

许微的眼睛直视他:"您问我意见的。"

周临突然大笑起来:"说得好!"他重新将手放在琴键上,"那么,调音师小姐,告诉我该怎么弹才更有'诗意'?"

许微走近一步,意外地伸手在琴键上方虚划一条波浪线:"想象您的手指不是敲击,而是轻抚水面。力度变化可以更微妙些,像月光本身,时明时暗。"

周临按照她的提示重新开始。奇妙的是,仅仅改变了一点触键方式,整个乐曲顿时生动起来,音符如粼粼波光流淌。

"太神奇了。"周临喃喃道,"你比我的大多数老师都懂德彪西。"

许微迅速退后一步:"我只是转述作曲家的意图。"

周临注视着她:"你以前演奏德彪西很多?"

"嗯。"许微简短回答,明显不想多谈,"我去检查晚上演出用的琴。"

看着她匆匆离开的背影,周临若有所思。这两周他隐约察觉到许微对某些作品的特殊理解——不只是技术层面,而是情感上的共鸣。但她总是回避关于自己过去的谈话,像一本被锁起来的乐谱。

当晚的音乐会,周临临时将《月光》加入了安可曲目。弹奏时,他想起许微说的"轻抚水面",手指不自觉地柔和下来。曲终时,掌声如潮,但他只在意观众席中那个安静的身影——许微坐在最后一排,脸上闪过一丝几不可见的微笑。

演出后,周临拒绝了所有庆功邀请,独自回到酒店。午夜时分,他接到许微的电话。

"周老师,抱歉这么晚打扰。"她的声音有些急促,"我刚发现明天维也纳那架预定钢琴的击弦机有问题,备用零件需要从德国调货,可能赶不上您的排练。"

"有多严重?"

"会影响快速重复音的清晰度。您明晚的曲目中有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那首..."

"我明白。"周临思考片刻,"有其他选择吗?"

"音乐厅有一架2015年的贝希斯坦,状态不错,但音色偏暗,不是您惯用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