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建议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如果您愿意调整一下触键方式,贝希斯坦其实更适合拉赫玛尼诺夫。更厚重的低音能表现俄罗斯风格。"

周临微笑:"听起来你已经有计划了。"

"我可以连夜调整,但需要您明早来试音,看是否符合预期。"

"我现在就去。"周临说。

"现在?已经快一点了..."

"巡演不等人,调音师小姐。"周临已经拿起外套,"二十分钟后见。"

维也纳音乐厅在深夜显得格外空旷。许微已经在舞台上等候,那架贝希斯坦钢琴的顶盖完全打开,露出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头发随意扎起,看起来比平时更年轻,也更真实。

"您真的来了。"她说,语气中有一丝惊讶。

"专业精神互相感染。"周临走上舞台,"让我看看你的魔法。"

接下来的两小时,周临第一次完整目睹许微工作的全过程。她不仅调整音准,还细致地处理每一处可能影响音色的细节——琴槌的硬度、制音器的压力、甚至踏板行程的深浅。她工作时全神贯注,偶尔哼唱几个音符测试效果,那声音轻柔得像一缕烟。

"试试现在。"她终于退后一步。

周临坐下,弹起拉赫玛尼诺夫那首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琴声如钟,低音区深沉有力,高音却意外地清亮。这确实不是他惯用的音色,但有种粗犷的美感。

"不可思议。"周临由衷赞叹,"你完全改变了这架琴的性格。"

许微靠在钢琴边:"每架钢琴都有它的灵魂,只是需要被唤醒。"

月光从音乐厅高高的窗户洒落,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银边。周临突然注意到她左手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从手腕延伸到中指根部——那是她提到的伤吗?

"你的手..."他下意识问。

许微立刻将手背到身后:"旧伤了。不影响调音工作。"

周临想追问,但看到她紧绷的表情,转而问道:"为什么对钢琴这么了解?不只是技术层面,而是...它们的灵魂?"

许微望向远处的黑暗:"我父亲是钢琴制造师,从小在琴厂长大。十二岁考入音乐学院前,我已经能闭着眼睛组装一台立式钢琴。"

"然后呢?"

"然后..."她的声音轻了下来,"我遇到了一个老师,他说我有天赋,应该成为演奏家。我信了,拼命练习,直到..."她举起那只带伤的手,"一次比赛前练习过度,肌腱严重损伤,再也无法完成高难度曲目。"

周临胸口一阵刺痛。他见过太多有天赋的年轻人因为伤病断送前程,但许微平静叙述下的痛苦仍然触动了他。

"所以你转向了调音。"

"至少我还能靠近钢琴。"许微轻声说,随即摇摇头,"抱歉,说太多了。您明天还有排练,应该休息了。"

周临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点点头:"你也早点休息。明天...谢谢你。"

回酒店的路上,周临脑海中回荡着许微那句话——"至少我还能靠近钢琴"。他突然明白为什么她的调音如此精准:她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演奏梦想,倾注在了每一台经过她手的钢琴上。

第四章

巡演进行到第五周时,周临和许微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默契。她似乎能预判他对每架钢琴的需求,而他开始习惯在音乐处理上征求她的意见——这对向来独断专行的周临来说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