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五年过去,第一批学徒出师了。他们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百姓看病,从不收穷人的钱。渐渐地,"福泽郎中"的名声传开了。有人赶着马车从百里外来求医,有人送来自家种的蔬菜表示感谢。

又过了十年,福泽村已经大不一样。村口立起了"医者村"的石碑,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药草。年轻人们外出游医,带回各地的医术和经验。那本《济世方》被抄录了许多份,原本则用红绸包着,供奉在祠堂正中。

林叔活到了九十八岁。临终前,他把阿明叫到床前:"这书传了十二代,到你这儿是第十三

阿明跪在床前,双手接过那本用蓝布包裹的医书。林叔的手已经枯瘦如柴,却仍紧紧抓着阿明的手腕:"记住...济世为怀...方能长久..."话音未落,老人的手突然垂下,嘴角却带着安详的微笑。

葬礼那天,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了。送葬的队伍从村头排到村尾,许多人跪在路边痛哭。阿明捧着灵位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三十多名身着白衣的学徒——他们都是林叔教出来的医者。

三年守孝期满后,阿明做了一个决定。他将医书重新抄录了三份,一份留在祠堂,一份送给县里的医馆,还有一份让最得意的弟子带着去了京城。有人劝他不要外传祖传秘方,阿明却说:"医者仁心,若藏着掖着,与那赵员外何异?"

消息传到京城,太医院派来使者,要请阿明入宫当御医。阿明婉言谢绝,只让弟子带去了几本手抄的医方。他说:"福泽村的根在这里,我的病人也在这里。"

岁月流转,当年的年轻郎中阿明也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坐在祠堂前的石凳上,看着一队队年轻医者背着药箱出门远行,又带着新的医术归来。村里的学堂扩建了三次,现在有来自各地的学子在此求学。

一个春日的清晨,阿明在睡梦中安详离世。村民们按照最隆重的仪式安葬了他,墓碑上刻着"济世良医"四个大字。葬礼上,一位从京城赶来的御医——正是当年阿明派去的弟子——宣读了一道圣旨,追封阿明为"济世公",福泽村永免赋税。

如今,当你走进福泽村,依然能看到那些忙碌的身影。祠堂里的医书已经泛黄破损,但它的精神却在一代代医者手中传承。村口的老槐树下,总有三三两两的老人给孩子们讲着当年的故事:悬崖采药的惊险,智斗富商的传奇,还有那本改变了一个村子命运的医书。

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守祠人总说能听见翻书的声音,仿佛林叔和阿明还在那里,一页一页地研读着那本永远读不完的《济世方》。

守祠人老周是村里最年长的人,今年已经八十有六。每到月圆之夜,他都会在祠堂多添一盏油灯。村里人都说老周耳朵背了,可他却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那翻书的沙沙声,还有隐约的咳嗽声,就像当年林叔熬夜研读医书时的动静。

这年冬天格外寒冷,一场大雪封了山路。村里突然来了个浑身是血的年轻人,怀里抱着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年轻人跪在雪地里哭求:"救救我妹妹,她被毒蛇咬了!"

村里的郎中们查看伤势后都摇头,蛇毒已经蔓延全身,回天乏术。老周颤巍巍地走到祠堂,取下那本用蓝布包裹的《济世方》。书页翻到某一处时,他的手突然停住了——那里记载着一个治疗蛇毒的方子,但需要一味名为"千年雪莲"的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