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卖了在北京打拼十几年置办下的一切,一辆二手车,一些不值钱的家具。最后,只剩下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几本破旧的专业书籍,和几个早已无人问津的大学时期的表演奖杯。
他回到了山东老家。
父母看到他落魄的样子,整日唉声叹气,背地里偷偷抹泪。村里的闲言碎语更是像刀子一样扎过来。
“哟,这不是林家那个大明星吗?怎么回来了?”
“听说是在北京混不下去了,戏子就是戏子,不靠谱。”
他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敢出门,不见任何人。
为了生计,也为了躲避那些同情或嘲讽的目光,他才想出了去泰山给人当“陪爬导游”的兼职。他戴上那张京剧脸谱面具,是想遮住自己失败的脸,是想隔绝这个让他失望透顶的世界。
他没想到,这个为了“遮羞”的举动,这个他自己创造的“角色”,竟在一个他从未想过的舞台上,让他以一种啼笑皆非的方式,爆火了。
思绪回到这间潮湿的出租屋。
林墨缓缓松开手指,屏幕上,#泰山面具哥#的词条,已经冲上了热搜前三,后面跟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点进去,是铺天盖地的讨论。
“我靠,我考古回来了!这个面具哥叫林墨,中戏毕业的,绝对的科班出身!”
“我找到了他十年前演的一个小警察,就一个镜头,那个眼神,绝了!”
“还有这个!竖屏短剧里的背景板,主角在前面油腻地念台词,他一个站在后面的保镖,光靠微表情就演出了一部忍辱负重的卧底大戏!”
一个个他自己都快忘了的小角色,被神通广大的网友们扒了出来,剪辑成视频合集。标题触目惊心——
《被埋没的演技派,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资本请睁开眼!别再让这样的好演员心寒!》
林墨看着那些评论,心中五味杂陈。二十年的冷遇,一朝被看见,却是因为这种方式。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北京号码。
他迟疑了片刻,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他永生难忘的声音。尖锐,傲慢,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感。
正是当年那个流量爱豆的经纪人,王姐。
“是林墨吧?我看到网上的视频了,你还挺会炒作的嘛。”对方轻笑一声,直入主题,“这样,开个价吧。把你的面具形象,授权给我们家艺人用。他最近正好要上一档国风综艺,你这个‘面具高人’的人设很不错,我们团队帮你一起炒作,把热度引流给他,双赢。”
林墨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
二十年的委屈、不甘、愤怒、屈辱,在这一刻,尽数涌上心头。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被副导演羞辱的自己,看到了那个被当成笑话的自己,看到了那个在开拍前被抢走角色的自己。
原来在他们眼里,自己二十年磨一剑的演技和尊严,不过是一个可以明码标价,随时转让的“人设”。
电话那头的王姐见他没反应,有些不耐烦了。
“喂?说话啊?别给脸不要脸,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五十万,不能再多了!”
林墨的喉结滚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