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双职工的秘密:互相托底

上周四我加班到八点,丈夫已经把晚饭做好了。番茄炖牛腩是我爱吃的,他自己拌了碗凉菜。吃饭时他说 "下周我要去上海出差,你要是忙不过来就请天假",我说 "没事,我调休一天"。这种不用多说的默契,比存款数字更让人安心。

小区宝妈群里总有人抱怨 "一个人带娃快疯了",我很少说话。不是不理解,是知道那种心酸 —— 以前我也经历过,他出差时我抱着发烧的孩子挂号,排队两小时眼泪掉了一路。现在好了,我们是战友,也是彼此的退路。

昨晚孩子睡后,我翻出计算器算存款。去掉定期理财,活期里的钱够全家一年不工作也饿不着。丈夫凑过来说 "明年换个大点的车吧",我说 "不如存着给孩子留学",笑着打了他一下。窗外的月光落在地板上,突然觉得西安的夜真温柔。

所以双职工家庭的优势在哪?不只是收入翻倍,更是风险减半。当两个人都能为家遮风挡雨,日子才能过得有滋有味,而不是慌慌张张。这种踏实,是我们用十年朝九晚五拼出来的,谁也拿不走。

5.单亲爸爸月薪 15000,可我连女儿想要的公主裙都要犹豫再三

早上送女儿去学校,校门口的童装店又在搞促销。朵朵扒着玻璃门不肯走,小手指着那条带蕾丝花边的公主裙:"爸爸,那个和动画片里艾莎穿的一样。" 价签上的 398 元像根刺,扎得我喉咙发紧。

离婚一年零三个月,我成了别人口中 "月薪过万的单亲爸爸"。只有自己知道,这 15000 块的工资,要像掰麻花一样拧成好几段花。

被切割成碎片的工资条

手机银行提醒房贷扣款 4000 元时,我正在给朵朵冲牛奶。看了眼时间,早上七点十分,距离上班打卡还有五十分钟。昨天刚交了女儿的幼儿园学费 2000 元,钱包里还剩三张红票,得撑到周末发生活费。

算下来每个月固定支出就占了大半:房贷 4000 + 学费 2000 + 水电物业 500 + 女儿的兴趣班 800。剩下的 7700 块要管两个人吃饭穿衣,还要预留医药费、交通费,真正能自由支配的钱,比我没离婚时的零花钱还少。

上周朵朵说要学芭蕾舞,我去试听了一节课。老师说她柔韧性好,建议报全年班,优惠后 12000 元。我摸着口袋里刚取的现金,借口说 "再考虑考虑",拉着女儿快步离开。其实心里算得门清,这笔钱够交三个月房贷。

藏在衣柜深处的窘迫

办公室的小王总说我穿得 "复古",那件深蓝色夹克已经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他不知道这是五年前买的,当时还能配条新裤子,现在只能翻出旧牛仔裤凑数。不是不想买新衣服,是每次路过男装店,都会想起朵朵念叨了半个月的画板。

以前烟不离手,应酬时还得喝点酒,每个月至少要花掉 800 块。现在烟盒换成了薄荷糖,酒局能推就推,省下的钱刚好够给女儿买进口奶粉。有次同事结婚,随礼 200 块都要提前从生活费里抠出来,礼桌上的喜烟我看都没敢看。

最狼狈的是上个月,电动车爆胎了。修车铺要价 180 元,我蹲在路边跟师傅磨了十分钟,最后花 120 换了个二手胎。骑着吱呀作响的车回家,朵朵问我为什么不打车,我笑着说 "吹风凉快",其实是舍不得那 25 块的打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