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三(2)班新来的学霸顾屿有个怪癖:碳酸饮料非倒进保温杯。

我纸条警告他汽水会变洗锅水,他回我一整张二氧化碳溶解度分析图。

教导主任突击检查手机,我慌乱中把自己的手机塞进他书包。

金属探测仪扫过他后背嗡嗡报警,他面不改色举起保温杯:“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异常。”

主任半信半疑拧开盖子的瞬间,喷涌的汽泡彻底糊了他那张帅脸。

事后我写检讨:“二氧化碳无罪,是夏天的错。”

——直到毕业那天,他从被汽水浸染的旧作业本封面撕下透明胶,露出我三年前随手写下的名字。

“卡戎星1978年才发现,”他指着火星旁巧克力酱轨迹边新添的小卫星,“但我的卫星更早。”

五年后,我在《应用化学》期刊读到他的论文致谢页:“……变量:你靠近时0.5米内浓度激增的柠檬草香气。此课题将持续终身。”

随论文寄来的保温杯里,气泡托着一枚钻戒,瓶身刻着我们相遇第一天的公式。

初三(2)班的教室,像一个被九月骄阳努力烘焙着的巨大面包箱,闷得能拧出水来。头顶几台年代久远的老吊扇,一边咯吱咯吱地发出痛苦呻吟,一边有气无力地搅动着凝滞如油脂的空气。粉笔灰在仅有的几缕浑浊光柱里沉沉浮浮,讲台上物理老师讲解大气压的声音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

就在这片令人昏昏欲睡的混沌里,林葵的目光,像被无形磁石吸住,第十次黏在了前排靠窗那个新来的转校生顾屿身上。

吸引她的不是对方清爽的侧脸线条,也不是那头一看就很乖顺的黑发,而是他手里那个严重“水土不服”的东西——一个通体银灰、方头方脑、保温性能绝佳、看起来起码能伴他征战到高考的真空保温杯。这玩意儿,此刻正被他郑重其事地打开。

然后,林葵亲眼目睹,顾屿右手变魔术般从抽屉里摸出一罐冒着寒气的冰镇可乐。噗嗤!拉环开启,细密气泡在罐口跳跃的微弱声响,在汗味和粉笔灰的沉闷空间里异常清脆。林葵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那是冰爽碳酸的召唤。

只见顾屿稳稳端起易拉罐,小心翼翼地将里面“滋滋”作响的黑色液体——一丝不苟地倒进了那个保温杯里!动作流畅自然,仿佛在进行某个神圣的化学实验。

林葵的眼睛猛地瞪圆了,几乎脱眶而出。保温杯?倒可乐?!这不是暴殄天物是什么?那是保温杯啊兄弟!是拿来装枸杞红枣茶让碳酸瞬间阳痿的东西!她甚至能清晰地想象出几个小时后,那杯“死气沉沉”、如同喝剩的洗锅水一样的液体……一股巨大的荒诞感和强烈地想要冲上去摇晃他肩膀的冲动,如同头顶吊扇卷起的热风,呼呼地刮过她的大脑。

这种视觉与常识的天人交战折磨了她整整三天。每一次物理课讲到气压、讲到气体溶解度,她眼前就自动回放起前排少年那套行云流水的“自杀式保温杯灌可乐”操作,内心的槽点早已堆积如山,蓄势待发。

终于,在物理老师唾沫横飞地解释“波义耳定律在密闭容器中的体现”时,林葵忍无可忍了!她从摊开的练习册边缘,撕下一条歪歪扭扭的、带着愤怒毛边的纸片,用尽全身力气,“唰”地一下推到了顾屿的眼皮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