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林风没空解释,疯狂翻阅着发黄的《山海经》图文,对比冰冷数据。那些神话臆想,竟与科学数据诡异共鸣!

“烛龙之息,吐纳成光……其光如炬……”他喃喃,手指划过书页,又点向屏幕,“开眼闭眼… 是丁!就是丁(对)!”

“什么‘丁’不‘丁’的?” 伊万凑过来,面包渣掉在古籍上,他浑不在意地掸掉,“林,你神神叨叨的,像我们村喝多了的自酿伏特加的老萨满!科学!我们要科学证据!” 他挥舞着面包,强调着。

林风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伊万,科学证据就在外面!那规律波动的能量频率,与《山海经》记载烛龙‘视乃明’的特征,还有北欧传说‘光之灵’的模糊记载,存在显著关联!更关键的是,”他调出那段意识信号波形,“这个!非自然!有意识!”

伊万看着屏幕上那独特的波形,又看看林风,灌了一大口伏特加,嘟囔着:“好吧,疯子科学家,你的‘女妖’波形确实有点意思……但‘意识’?哼,也许是仪器串扰,也许是你的大脑串扰!” 他晃晃酒瓶,“需要更多‘伏特加’,哦不,是证据!”

第二章:光弦上的对话

林风成了站里的“幽魂”。他改造设备,编写算法,翻找古籍。占用精密仪器搞“非主流”研究,引起了非议。

负责气象监测的东北姑娘王雪梅,人高马大,性子直爽,看着林风熬红的眼,操着大碴子味儿浓重的东北话劝道:“林博士,恁(你)可悠着点儿吧!瞅恁(你)这脸儿,煞白煞白的,跟外头雪壳子似的!再这么熬,眼瞅着要‘趴窝’(累垮)!恁(你)那‘绿光仙女儿’再好看,也得有命看不是?” 她一边说,一边用力拍着气象记录仪的盖子,仿佛在给它鼓劲儿。

法国来的生物学家索菲·勒克莱尔,优雅地搅拌着杯中的咖啡,闻言翻了个优雅的白眼,用带着法语腔的英语慢悠悠地说:“林,亲爱的,科学需要浪漫的想象,但也需要严谨的、可重复的证据链。你的‘光之精灵’……嗯,很诗意。但仅凭一段无法复现的脑波信号和……嗯……一本神话故事书?” 她耸耸肩,做了个“你懂的”表情,“Mon dieu(我的天),这说服力,还不如我培养皿里那只突然会发光的嗜冷菌来得实在。”

面对质疑,林风沉默地递上报告。老赵仔细看着,罐罐茶也不喝了,吧嗒着旱烟袋,眉头紧锁:“小林啊,额(我)看你这数据……确实有门道!就算莫(没)得‘仙女儿’,这能量波动也邪乎得很!值得深究!” 他吐出一口浓烟,“伊万,你是行家,抛开‘精灵’‘灵魂’这些虚头巴脑的,单看这方案,技术上,能整不?”

伊万抓着他乱糟糟的头发,拿起方案快速翻看,又盯着模型,嘴里叽里咕噜冒出一串又快又急的俄语,最后用拳头砸了下桌子:“Хорошо!(好!)方案……像冬天里的一瓶好伏特加,够劲!理论上能搞!‘极光号’豁出去过载一下,能撑住那零点几秒!风险?哼,比在红场放烟花还刺激!但……”他瞪着林风,“如果疯子林的数据没错,那个‘窟窿眼’(指能量凹谷)真在那儿,我们能像打靶子一样精准命中……那就干他娘的!赌了!不过,”他晃晃伏特加瓶子,“设备要是烧了,你得赔我一箱最好的‘斯米尔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