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几个年轻人抱着吉他、手鼓,正在即兴演奏。主唱是个留着利落寸头的年轻男孩,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抱着一把木吉他。他的嗓音带着一种天生的、沙哑的颗粒感,像被砂纸打磨过,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有磁性。他弹奏着简单的和弦,哼唱着不知名的民谣小调,歌词里夹杂着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由的咏叹。那歌声并不完美,甚至有些跑调,却带着一种原始而真诚的力量,像一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掠过湖面,掠过篝火,掠过每个人的心尖。

人群随着音乐轻轻摇摆,火光在他们脸上跳跃,映照出轻松惬意的笑容。我也被这氛围感染,身体不自觉地随着舒缓的节奏左右晃动。脚下是松软的沙滩,火堆的暖意驱散了湖边的微寒,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在身后随着我的晃动而摇曳生姿。

渐渐地,吉他的旋律慢了下来,和弦也变得简单而略带忧伤。寸头男孩低声吟唱起一首关于离别和思念的歌谣。那沙哑的嗓音在空旷的湖边飘荡,与洱海温柔的、有节奏的潮汐声奇妙地融为一体。篝火燃烧的噼啪声,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都成了这忧伤小调最自然的伴奏。这份纯粹的情感共鸣,在都市的喧嚣中是如此稀缺,此刻听来,竟格外动人,像一根羽毛,轻轻搔刮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就在这时,视野的尽头,洱海对岸,一片璀璨的光点骤然亮起,如同魔法般点亮了黑暗。那是大理古城的万家灯火,沿着蜿蜒的湖岸线次第绽放,勾勒出古城的轮廓。点点灯光倒映在幽暗的湖面上,随波荡漾,形成了一条流淌在洱海之上的、真正的、璀璨夺目的星河!比任何城市的霓虹都更温柔,比任何天文馆的投影都更真实。

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猛地攫住了我的心脏。是震撼于眼前这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绝美?是终于置身于当年约定的场景所带来的感动?还是长久压抑后的骤然释然?抑或是对那些流逝在庸碌岁月中的纯真时光,一种深切的缅怀?百感交集,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堵在喉咙口,酸涩又温热。

几乎是下意识地,我转身跑回露营车,打开后备箱,从背包里翻出那本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和一支炭笔。借着远处篝火的余光和对岸“星河”的微光,我靠着车身,飞快地在纸页上勾勒起来。笔尖划过粗糙的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断崖嶙峋的轮廓,一叶在波光中飘摇的孤舟,一只掠过水面的白鹭剪影,还有不远处篝火旁,那对依偎在一起、静静听着歌的年轻情侣模糊而温暖的背影……线条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仿佛不是在画眼前的景物,而是在挖掘内心深处那些被厚厚的尘埃掩埋了太久、几乎被遗忘的宝藏——对美的感知,对自由的渴望,对纯粹的感动。

画得正投入,炭笔尖“啪”地一声脆响,突然从中折断,黑色的粉末沾满了指尖。我这才惊觉,不知何时,空气中弥漫的水汽已经悄悄浸润了纸张,在刚刚画好的那对情侣轮廓处,晕染开一小片模糊的深色痕迹,像一滴无声的泪。洱海的晚风带着清冽的咸腥味,持续不断地拂过我的脸颊,带来丝丝凉意。我停下笔,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这自由而湿润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