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彭志辉教授连夜赶回医院处理这起“设备意外事件”。面对铺天盖地的投诉单和护士长手中那段堪称黑色幽默的深夜播放录像,他在项目日志的核心模块里敲下了一段话,每个字符都仿佛沾染着深夜被惊醒的人们那沉重的怨念:“……在实验室里教它后空翻不过几组强化学习参数的事,但要让它真正‘理解’人类世界关于‘异常’的容忍边缘线在哪里?”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方悬停良久,终于落下,“这其中的深度和难以量化的模糊性,比训练一台机甲去征服世界十大高峰还要艰难十倍不止。”字迹留在冰冷的系统深处,像是在无人悬崖边丢下一声叹息。
“创界”广告公司总部占据了城市高处视野最佳的位置,落地窗外是整个城市磅礴的脉动光影。开放式创意区域充斥着后现代工业风的气息,金属骨架裸露,管线走向充满设计感的暴露感。曾经在初创时期博得无数眼球的Figure机械臂团队此时已被束于专门工作台的基座上。它们由高强度复合材料构成,线条冷锐前卫,与办公室的整体风格浑然一体。机械臂关节稳定而富有节奏地上下摆动,其末端加载的特制精密工具并非钻头或焊枪,而是专为数码创作配置的高精度压感触笔模块。触笔尖端在专业绘图数位板宽阔光滑的表面快速点画、旋转,屏幕上随之流淌出无数复杂的矢量线条和色彩堆叠生成的图像。
在三个月前高调引入市场时,它们创造过惊人的传奇。那时会议室内的大屏持续滚动播放着震撼的数据:“60分钟生成200个完全差异化品牌LOGO草案初稿”、“无人值守模式下完成4K级别高清品牌宣传影片连续48小时全流程渲染输出”、“综合视觉设计方案产出效率较传统创作流程提升780%”——这些如同科幻降维打击般的数字让当时在座的客户无不倒吸一口冷气,眼里闪烁着惊奇、赞叹以及一丝对于效率王者的本能敬畏。
然而此刻,美术总监齐峰正站在其中一台Figure的专用工作台前,手里捏着一叠刚从绘图平台上自动吐出的设计方案打印稿。他眉头紧锁,像在破解一道棘手的谜题。一张、一张、再一张……他反复翻动,又将其摊开铺满整个宽大的台面。冰冷、精准的线条如刀锋般切割纸张,构成的抽象图案几何锐度惊人,像用手术刀在纸上雕刻出冰冷的雪花,每一刀的力度都刻着极致理性的痕迹。可那些设计稿在视觉整体呈现上却传递出一种奇怪的趋同感:无论主题元素是奔跑的山羚羊还是抽象的有机生长纹,画面核心切割形态最终都呈现为一种过于熟悉的重叠锐角结构模式——冷酷、僵硬、精致、绝对对称——如同出自同一个被数学囚禁、失去感性灵魂的冰冷模具。齐峰重重地将那叠稿子拍在操作台上,几份提案滑落到角落,像失去了生气。“看看,你们都好好看看!”他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几位资深设计师和创意文案,“这三个月,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像一套精准无比的‘创意图谱’复刻品!”他的手指狠狠戳在一张打印稿上那尖锐而缺乏温度的几何节点,“精确?完美?连个毛边都找不到!可它带着机器独有的那种气味——冷得钻骨缝!”他用力揉搓着额角,办公室里突然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都市的声浪隐隐透过强化玻璃幕墙传递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