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省设计院那栋五十年代建成的苏式老楼里,空气常年弥漫着旧图纸、油墨与灰尘混合的气息,像一本被翻得卷了边角的厚重典籍。午后的阳光费力地挤过高大的窗户,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斜斜的光斑。那年秋天,林致远作为新分来的建筑结构设计师,第一次踏入这略显沉闷的空间时,并未料到,一场足以铭刻一生的相遇,正在资料室幽深的书架丛林中等待着他。

书架高耸,密集如林,光线在这里显得格外吝啬。他循着索引号,踮起脚,手指在书架顶层艰难地摸索那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指尖刚触到粗糙的书脊,旁边书架后忽然传来一声低低的惊呼,紧接着是哗啦一片纸张坠落的声响。他循声绕过书架,只见一个穿着素雅淡蓝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子,正有些狼狈地蹲在地上,急切地收拾散落一地的图纸和几本厚重的建筑图册。一绺乌黑的发丝滑落下来,贴着她光洁的额角。

“需要帮忙吗?”林致远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响起。

她闻声抬头,目光与他相遇。那一瞬间,林致远觉得资料室里陈旧滞涩的空气似乎被一道清泉流过。她有一双沉静如湖水的眼睛,此刻带着一丝未褪的窘迫和感激。“谢谢,”她的声音很清亮,“够不着那本《华夏古典园林营造法式》,一使劲,把这一摞都带下来了。”

林致远轻松地帮她取下那本厚重的典籍,目光扫过她臂弯里那几本散落的书,全是关于古建筑结构与现代力学结合应用的专著。他心中微微一动,在这个以实用主义为主的设计院里,对古建筑结构如此痴迷的人并不多见。

“你对这个方向感兴趣?”他一边帮她整理图纸一边问。

“嗯,”她点头,重新站直身体,拍了拍裙角并不存在的灰尘,眼神明亮起来,“我叫苏晚晴,新来的建筑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总觉得老祖宗那些卯榫、斗拱里藏着现代力学还没完全解开的智慧密码。你呢?看你在找结构设计的书?”

“林致远,结构室。”他报上名字,目光落在她手中一份摊开的图纸上,上面用细密的线条勾勒着一座古塔的剖面,旁边是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这节点分析……有点意思,不过这里,”他指着图纸上一处,“如果考虑木材经年累月的蠕变效应,这个支点反力计算可能需要修正。”

苏晚晴的眼睛瞬间亮了,像被点亮的星辰。“你也觉得要考虑材性时效?我正卡在这里!”她立刻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纸笔,就在散落书籍旁的地上,两人不顾形象地席地而坐。阳光穿过书架间的缝隙,斜斜地切割着空气中飞舞的微尘,将他们笼罩在小小一方静谧的光晕里。他推演着复杂的力学平衡方程,她则从《营造法式》里翻出具体的构造详图佐证。公式与图样在他们之间流淌,争论、碰撞,又互相启发。时间仿佛凝固了,资料室外的喧嚣被隔绝,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彼此眼中越来越亮的光芒。

那场意外开启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当暮色渐沉,管理员来催促锁门时,两人才惊觉时间的流逝。一起走出那栋旧楼,深秋的风带着凉意,路灯次第亮起。他们并肩走在铺满金黄梧桐叶的小径上,话题早已从枯燥的公式跳脱出来,谈喜欢的书,谈对这座城市的感受,谈对未来的模糊憧憬。言语间流淌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与熨帖,仿佛失散多年的半圆终于找到了契合的另一边。心弦被悄然拨动,余音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