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我抱着手稿反复看,把里面的话和生活场景对照。看到 “温养而不知抽添”,就想起老张补鞋时加的衬布;看到 “阳火阴符”,就想起炒菜时的火候大小。渐渐地,那些晦涩的文字好像活了过来。
第 6 章:试金石(8 月 18 日,交流会当天)
交流会在个豪华酒店的宴会厅,门口摆着红地毯,签到处的人穿着统一的道服,胸前绣着 “玄真会” 三个字。陈九说这是个骗钱的组织,专找有钱人忽悠。
宴会厅里水晶灯晃眼,穿道袍的人比破庙里还多。一个自称 “李道长” 的人最显眼,他戴着玉冠,穿着绣龙的道袍,身后跟着四个徒弟,正在台上讲 “九转金丹诀”。
“诸位可知,何为金丹?” 李道长声音洪亮,手里拿着个锦盒,“金丹者,夺天地造化之精,炼之可长生不老,羽化飞升!今日贫道有缘,愿传此秘法,只需十万入门费,即可成为贫道弟子,共享长生之道!”
台下立刻有人举手,几个西装革履的老板争先恐后地掏钱,说要 “求道长生”。
我想起手稿里 “以酒色财气试之” 的话,故意挤到台前说:“道长,我没钱,但我能给您端茶倒水,做牛做马,您能教我吗?”
李道长的脸瞬间沉了下来,挥着拂尘骂道:“穷酸样也想学道?道不轻传,法不空授,没钱滚远点!”
他身后的徒弟也跟着起哄,把我往外推。我注意到,李道长的道袍料子是化纤的,玉冠上的 “玉” 泛着玻璃光,根本不是真玉。
离开时,陈九突然问:“刚才在会场角落扫地的老道士,你注意到了吗?”
我愣了愣 —— 确实有个穿灰布衣的老人,背着个竹篓,手里拿着扫帚,一直默默扫地。李道长讲得最起劲时,只有他在摇头叹气,扫到我脚边时,还低声说了句 “痴儿,金丹哪是钱能买的”。
第 7 章:龛谷遗徒(8 月 19 日,老槐树下)
第二天一早,我刚到槐树下,就看见那个扫地老道士在等我。他手里捧着个布包,看见我来,把布包打开 —— 里面是另一半《修真九要》手稿!
“你母亲是我师姐,她叫林清玄,当年是龛谷老人最得意的弟子。” 老道士红着眼眶叹气,他头发花白,脸上刻着风霜,却精神矍铄,“她为了护这手稿,才被阴修盯上。”
老人叫周明远,是龛谷老人的关门弟子。他说母亲年轻时天赋极高,二十岁就筑基成功,后来龛谷观失火,师傅失踪,师兄弟们为了争夺完整的《修真九要》内斗,大师兄赵玄为了练 “外药”,用邪法害死了三个同门,母亲看不惯,带着半本手稿离开了道观,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赵玄当年被师傅废了修为,逐出师门,没想到他还在害人。” 周明远的手抚过手稿,上面有处墨迹和母亲那本能严丝合缝地对上,“你母亲的寿元,就是被他取去炼‘补元丹’了。他知道手稿在你母亲手里,这些年一直没放弃寻找。”
我攥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我要学真道,我要报仇。”
周明远摇头:“报仇容易,修道难。要学真道,先过‘炼己’关。明早开始,跟我回小院,每日挑水劈柴,抄百遍《道德经》,啥时候心净了,啥时候教你真东西。” 他看着我,眼神郑重,“修道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守护。你母亲当年放弃修行,就是不想再沾杀戮,你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