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婆的葬礼与私奔清单】
1
外婆的葬礼在雨里进行。
上海的十二月,雨不会下成幕布,它只是把每条弄堂都调成旧底片。黑伞挨着黑伞,像一截被剪断的磁带。
我在最前排,手里攥着一张A4纸,雨水把上面的字晕成泪。
纸上是外婆的笔迹:
——私奔清单。
四个字写得歪歪扭扭,却盖了红指印,像一份80年前的婚书。2
三天前,我在虹桥机场接到母亲电话。
“春迟走了。”
母亲永远直呼外婆姓名。她说“走了”时,像宣布一次迟到。
我愣在原地,手里还攥着改签单。原本要去北京见投资人,结果外婆挑在我起飞前半小时咽气。
后来我才知道,她故意。
母亲说,外婆最后一句话是:
“让夏夏回来,她还有事没做完。”3
此刻,我站在龙华殡仪馆的告别厅。
外婆躺在花丛里,穿一件淡青色旗袍,领口别了朵白兰花——那是她19岁私奔那天穿的样式。
母亲站在我左边,背挺得笔直,像一根插在雨里的铅笔。
我知道她在忍。
母女之间,连悲伤都要排队。4
悼词是母亲写的。
她念到“母亲林春迟,一生克己奉公,桃李满天下”时,我忽然笑出声。
所有人回头。
母亲停顿半秒,继续念。
克己复礼是真的,私奔也是真的。只是悼词里没写。5
仪式结束,工作人员推走棺木。
母亲这才转身,第一次看我。
“回家。”她说。
回家两个字像判决书。6
弄堂已经拆了一半。
青砖墙写满“拆”,红漆在雨里流血。
外婆的老屋卡在废墟中央,像孤岛。
我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回到童年。
木地板还是原来的走向,踩第三步依旧会“咚”一声。
外婆的桂花糕香却没了。7
母亲去厨房烧水。
我独自坐在外婆的卧室。
老式五斗橱上,摆着一台迷你缝纫机、一只铁盒。
铁盒里是外婆的存折、假牙、和老照片。
照片里的她19岁,挽着一个穿飞行服的年轻男人。
背面写着:
“春迟与阿聿,1946年10月30日,杭州笕桥机场。”
那是私奔的起点。8
我打开存折,夹着那张A4纸。
——私奔清单1. 深夜电影院,看一场《马路天使》2. 天台放一次烟花3. 凌晨4:12在外白渡桥接吻4. 南浔听评弹《三笑》5. 坐2046次绿皮火车到终点6. 回到弄堂,在废墟种一株桂花
笔迹越来越抖,像一场马拉松。
最后一行:
“做完这些事,就把我留在风里。”
落款:林春迟,2023.11.30。
那是她去世前一周。9
母亲端着两杯水进来,看见我手里的纸。
“别当真。”她说。
“外婆老年痴呆,最后一年每天都在写这张纸。”
我指着红指印:“可这是她血。”
母亲沉默。
半晌,她说:“她年轻时没干成的事,想让你干。”
“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最像她。”
母亲把水推到我面前,玻璃杯在灯下像一枚微型手铐。10
夜里,雨停了。
我躺在小时候的床上,听见楼板下老鼠赛跑。
手机屏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