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灰布衫与花裙子

七岁的琴站在长途汽车站的站台边,手里攥着奶奶给的粗布帕子。帕子边角已经磨得起毛,浸着淡淡的艾草香——那是奶奶今早煮过的水拧干的。她穿着灰扑扑的斜襟布衫,袖口接了块颜色略深的补丁,这是奶奶连夜给她改短的旧衣服。

“琴,过来。”爸爸的声音隔着人群传来,带着点她不熟悉的拘谨。琴抬起头,看见爸爸身后站着个穿蓝布褂子的女人,身边牵着两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她们的裙子像院子里新开的月季,红的红,粉的粉,晃得琴眼睛发花。

“这是你妈。”爸爸把她往前推了推,“那是你二妹,三妹。”

女人弯腰打量她,目光在她补丁的袖口停了停,又移到她沾着泥点的布鞋上。“路上累了吧?”她的声音很轻,像风吹过窗棂,“走吧,回家。”

两个妹妹躲在妈妈身后,怯生生地探出头。二妹的辫子上系着玻璃丝,阳光底下闪着彩光;三妹手里攥着块水果糖,糖纸在指间沙沙响。琴把帕子攥得更紧了,奶奶说城里的孩子都干净,她是不是太脏了?

家属院的红砖楼在夕阳里泛着暖光。楼道里飘着饭菜香,谁家的收音机正唱着《红灯记》。琴跟着他们上到三楼,妈妈掏出钥匙开门时,二妹突然指着她的脚:“妈,她的鞋把地板踩脏了。”

妈妈回头看了眼,没说话,只是从门后拿出双塑料拖鞋。“换上吧。”那双拖鞋是粉色的,鞋面上印着小鸭子,琴犹豫着不敢伸脚——她的脚指甲缝里还嵌着乡下泥土的痕迹。

晚饭是白面馒头和炒青菜。琴小口啃着馒头,不敢发出声音。二妹和三妹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事,妈妈时不时给她们夹菜,问她们作业写了没。爸爸闷头吃饭,偶尔看她一眼,欲言又止。

“在老家……跟你奶奶学了啥?”爸爸终于开口。

琴咽下嘴里的馒头,小声说:“会编网袋。”

“网袋?”三妹好奇地睁大眼睛,“能装糖吗?”

“能装咸鸭蛋。”琴的声音稍微大了点,“端午节的时候,奶奶教我的。”

妈妈端碗的手顿了顿:“女孩子家,别总学些乡下手艺,多看看书。”

那一晚,琴躺在客厅的折叠床上,听着里屋传来妈妈给妹妹们讲故事的声音。月光从窗户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影子,像奶奶家院墙上的爬藤。她想家了,想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的背影,想傍晚时分村头的炊烟,想那些和她一起在田埂上追蝴蝶的伙伴。

二、棕榈叶的夏天

初夏的风带着槐花香飘进家属院时,琴发现了新大陆。家属院后门的空地上长着几丛棕榈树,宽大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像奶奶摇着的蒲扇。

“这叶子能编网袋。”琴蹲在棕榈树下,手指抚过叶片边缘的细齿。奶奶说过,棕榈叶要先煮过才结实,还要趁着湿软的时候编。她偷偷摘了几片最宽的叶子,藏在衣服里带回了家。

那天晚上,等妹妹们睡熟了,琴蹲在厨房的水池边,用热水把棕榈叶泡软。叶片在温水里舒展开来,散发出淡淡的草木香。她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手指翻飞着,把叶片撕成细细的长条,再一点点打结、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