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这是他唯一能为远在边关的萧策做的事情。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砚辞的行为,很快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当时的宰相李嵩,与定国公素有嫌隙,视其为眼中钉。他注意到沈砚辞与萧策过从甚密,便想从沈砚辞身上下手,打击定国公府。
一日,沈砚辞被李嵩传至相府问话。李嵩表面温和,实则旁敲侧击,询问他与萧策的关系,以及定国公府在粮草供应上是否存在问题。沈砚辞沉着应对,滴水不漏,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说自己与萧策只是朋友,对军务一无所知。
李嵩见问不出什么,便不再掩饰,语气变得严厉起来:“沈编修,我知道你才华横溢,前途无量。但你要认清形势,有些人,不是你能结交的。定国公府如今风雨飘摇,你若执意与他们牵扯不清,恐会引火烧身,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沈砚辞不卑不亢:“宰相大人,沈某只知,萧将军乃国之栋梁,定国公府忠君爱国,绝无半点私心。沈某与萧将军相交,是敬佩他的为人和忠勇,无关其他。若因此而获罪,沈某心甘情愿。”
李嵩没想到沈砚辞如此刚直,心中恼怒,却也无可奈何。沈砚辞是皇帝亲自点中的探花郎,才华卓著,在士林中颇有声望,若无确凿证据,他也不敢轻易动他。
“好,好一个心甘情愿!”李嵩冷笑,“沈编修,你好自为之!”
沈砚辞从相府出来,只觉得后背一片冰凉。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李嵩盯上了。前路,恐怕不会再那么平坦。但他并不后悔。为了萧策,为了那份在心底悄然生根发芽的情愫,他愿意承担这份风险。
只是,远在边关的萧策,此刻又在经历着什么呢?他是否安好?是否还记得长安城里,有一个人,在默默为他祈祷,为他担忧?
5 重逢:长安月,心意明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是三年。
三年间,边关战事时紧时松。定国公大军浴血奋战,终于大败北狄,迫使北狄遣使求和,签下了百年和平的盟约。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腾。定国公班师回朝,受到了皇帝的隆重嘉奖。萧策在此次战役中,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因功被封为定远将军,赐金封爵,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沈砚辞的日子,却并不好过。李嵩虽未抓到他的把柄,但明里暗里的打压从未停止。他在翰林院多年,始终未能得到升迁,反而被派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编书工作。许多昔日的同僚见他失势,也纷纷疏远。沈砚辞却并不在意,依旧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读书、写字,等待着故人归来。
当萧策一身戎装,再次踏上长安的土地时,可以说是衣锦还乡。定国公府门庭若市,前来道贺的人络绎不绝。萧策应酬着各方宾客,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心中却始终空落落的。他想念沈砚辞了,想念他温润的声音,想念他清冷的笑容,想念他书房里淡淡的墨香。
处理完军中事务,萧策第一时间,便策马奔向了沈砚辞的府邸。
三年未见,沈砚辞的府邸依旧清雅,只是似乎更显萧索了些。萧策翻身下马,看着那熟悉的朱漆大门,心中百感交集。他深吸一口气,上前叩门。
开门的是老管家,看到萧策,愣了一下,随即认出了他:“萧……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