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他那双真诚的眼睛,又看看怀里懵懂的女儿。经历了阿华的薄情寡义,周大成这份朴实无华的情意,显得尤为珍贵。这不是爱情小说里的轰轰烈烈,却是溺水之人能抓住的最坚实的浮木。
“周大哥,”我含着泪,点了点头,“谢谢你。朵朵…需要一个爸爸,一个真正疼她的爸爸。”
我们没有盛大的婚礼,只是请了几个工友简单吃了顿饭。周大成把积攒了半辈子的钱拿出来,付了一套小小二手房的首付。日子依然清贫,但有了依靠,有了温暖。
周大成对朵朵的好,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一下班就陪朵朵玩,给她讲故事,笨拙地给她扎小辫。他省吃俭用,给朵朵买最好的奶粉、小衣服。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朵朵就是我亲闺女!我有闺女了!”
他尊重我的过去,从不追问阿华的事,只是用行动告诉我,过去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他甚至主动提出:“晚妹子,我想朵朵真正做我的女儿,让她跟我姓周,以后上学、户口都方便。你看行不?你放心,不管姓啥,她都是我的心肝宝贝!”
我看着他那双充满希冀的眼睛,再看看女儿甜甜的笑容,用力点了点头。从此,我的女儿林朵朵,有了一个真正爱她的爸爸,叫周大成。她有了新的名字——周晓晴(随他姓周,寓意雨过天晴)。户口本上,父亲那一栏,是周大成温暖的名字。
第三章:猪倌的奋斗与迟来的复仇计划
周大成不只是个好人,他还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儿。他看到养猪行业似乎有前景,跟我商量后,毅然辞掉了挖掘机的工作,拿出我们所有的积蓄,又借了些钱,在城郊租了个小院子,买了十几头小猪仔,开始了他的“猪倌”生涯。
创业的艰辛难以言表。清理猪圈臭气熏天,搬运饲料重得腰都直不起来,给小猪打针喂药更是弄得手忙脚乱。周大成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忙到深夜,整个人瘦了一圈,黑得像炭。但他从不叫苦,眼里总是闪烁着希望的光。
我带着晓晴(朵朵),也全力支持他。我负责记账、采购、联系客户,晓晴小小年纪也懂事,帮忙喂喂小猪,赶赶苍蝇。一家人虽然辛苦,但看着小猪一天天长大,看着存折上缓慢增长的数字,心里是甜的,充满了奔头。
周大成脑子活络,肯钻研技术。他看书学习科学养猪,研究饲料配方,注重防疫卫生。慢慢地,我们的小养猪场口碑越来越好,规模也一点点扩大。从十几头,到几十头,再到上百头。小院子换成了更大的场地,还雇了几个工人。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曾经的“周氏小养猪场”,已经发展成了颇具规模的“大成生态养殖基地”。我们有了现代化的猪舍,各种衍生肉类产品,专业的团队,稳定的销路,甚至开始尝试品牌化经营。周大成成了远近闻名的“周老板”,而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雨夜抱着孩子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我是老板娘林晚。
生活富足了,周大成对我和晓晴的爱却从未改变。他总说:“晚妹子,晓晴,没有你们娘俩,就没有我周大成的今天。我这辈子,就守着你们过!”他兑现了他的承诺,把晓晴视如己出,甚至早些年为了不让晓晴有丝毫“不是亲生”的感觉,他主动做了结扎手术,这辈子只要晓晴一个孩子。这份情义,重逾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