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宿舍里的哄笑声渐渐平息,变成了对下午课程的抱怨和组团去食堂抢饭的讨论。没人再理会角落里那个对着破电脑傻笑的“插翅猪”。很好,这正是我需要的掩护。

接下来的日子,我彻底变成了宿舍里的幽灵。老赵他们去上课,我“肚子疼”;他们去网吧开黑,我“要写作业”;他们呼呼大睡,我的电脑屏幕幽幽地亮着。手指在键盘上敲打,一行行在2009年看起来如同天书般的代码流淌出来。

“张伟,你这捣鼓啥玩意儿呢?黑黢黢的窗口,全是鸟文,看着跟黑客帝国似的。”瘦猴偶尔会凑过来,好奇地瞅一眼我那满屏幕的终端命令行和晦涩的算法结构。

“拯救世界。”我头也不抬,眼睛干涩发红,嘴里叼着半块干掉的面包,“顺便拯救一下你们贫瘠的娱乐生活。”

“嘁,神神叨叨。”瘦猴撇撇嘴,转头又去玩他的《地下城与勇士》了。

核心的算法骨架搭建得异常顺利。毕竟,我只是个代码的搬运工,脑子里装着未来十年无数工程师打磨成熟的方案。真正让我头疼的是“前端”——如何让2009年塞班系统的破手机、慢如龟速的2G/3G网络,能相对流畅地播放短视频?

“压缩,再压缩!”我对着屏幕咬牙切齿。画质?先见鬼去吧!能看清楚鼻子眼睛就不错了。帧率?能动就行,卡成PPT也是时代特色!我像个吝啬的守财奴,拼命榨干每一KB数据的价值,把视频体积压缩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最终呈现的效果,大概也就比老式连环画流畅那么一点点。

简陋的UI界面画出来了,几个粗糙的按钮:拍摄、上传、播放、点赞(一个小心心图标)、评论(一个气泡图标)。功能简单到寒酸,但这就是种子。

现在,需要内容了。光秃秃的APP就像没有鱼的池塘,死气沉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宿舍这几个活宝。目标锁定:老赵。理由:脸皮厚,能豁得出去,而且对食堂的奇葩菜品有着近乎偏执的热爱。

“老赵,”某天晚饭时间,我端着饭盆凑到他旁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想不想体验一把当明星的感觉?”

老赵正跟一块肥得流油、疑似没烧熟的红烧肉较劲,闻言狐疑地抬起头:“明星?张伟你又憋啥坏屁呢?想忽悠我去女生宿舍楼下唱《求佛》?”

“格局!格局打开!”我痛心疾首,“比那刺激多了!看到我捣鼓那APP没?现在缺个开天辟地的内容!你,赵大壮同志,就是这历史性一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我掏出自己那台在二手市场淘换来的、屏幕裂了条缝的诺基亚N73(这已经是宿舍里的高端货了),打开那个命名为“抖一抖”的简陋APP界面。

“瞧见没?点这里,拍!”我演示着,“把你和食堂这些……嗯,‘特色美食’的故事,分享给全世界!”我特意加重了“全世界”三个字。

老赵看看我,又看看手机屏幕上那个粗糙的拍摄按钮,再看看餐盘里那块油光锃亮、形状可疑的红烧肉,脸上露出了然和嫌弃交织的表情:“哦——我懂了!你是想拍我吃饭?然后发网上给人看?张伟,你是不是……有啥特殊癖好?”他警惕地往后缩了缩。

“放屁!”我差点跳起来,“这叫内容创作!UGC懂不懂?用户生成内容!是风口!是潮流!是未来的方向!”我唾沫横飞地给他画饼,“想想,以后几百万、几千万人,看你老赵吃饭!崇拜你!模仿你!你就是美食界的风向标!食堂界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