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深夜,万籁俱寂。修复室里只亮着一盏高倍数的专业台灯,将冷白的光柱精准地投射在铺展于特制修复台上的北凉帛画上。林晚戴着高倍放大镜,整个人几乎伏在台面上,右手的指尖捏着一支细如牛毫的特制毛笔,蘸取微量调好的矿物颜料,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填补着飞天裙裾上因老化而缺失的一小块靛蓝。空气凝固得如同琥珀。突然,“嗤啦”一声极其细微的撕裂声响起!帛画上一处本已脆弱的飞天衣带,在修复的微震下,毫无征兆地绽裂开来,细若游丝的古代绢丝纷纷扬扬飘落!林晚的手猛地一抖,那支承载着希望的毛笔几乎脱手!巨大的挫败感和对文物的痛惜瞬间淹没了她,让她浑身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就在这功亏一篑的绝望边缘,一只温热而沉稳的大手无声无息地从身后覆上,轻轻握住了她冰凉颤抖的手腕。陆沉舟不知何时已站在她身后,他的体温透过薄薄的衣料传递过来,奇异地稳住了她失控的神经和那支颤抖的笔尖。“这幅《乐舞图》,”他的声音在极致的寂静中显得格外低沉清晰,“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拍出的价格……够买下半座莫高窟的维护权了。”他的话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

“所以才更该让它完整地活在博物馆的恒温箱里,接受千万人的凝视,而不是变成某个富豪保险库里冰冷的估值数字,或者拍卖槌下的一声惊叹!”林晚猛地挣脱他的手,但那短暂的接触似乎传递了某种力量,她深吸一口气,重新俯下身,眼神变得无比专注和沉稳,继续那精细到令人窒息的工作。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戈壁的阳光射进窗棂,林晚将手机屏幕亮在刚走进修复室的陆沉舟眼前,上面清晰地显示着一笔刚刚完成的转账记录——整整三万元。“设备使用费、耗材费、还有昨晚的‘人工干预’费,”她的语气带着刻意强调的疏离,“陆先生,我们两清了。”

陆沉舟看着她苍白脸上那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却依旧倔强明亮的眼睛,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后来无数个加班的深夜,当清冷的月光透过高窗的格栅,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时,他常常会停下手中的工作,目光长久地停留在灯下那个专注的身影上。灯光柔和地勾勒着她瘦削却挺拔的脊背和专注的侧脸轮廓,长长的睫毛上,不知何时沾染了几粒细小的、修复时飞溅的金粉,在微光中闪烁着神秘而温暖的光芒。那一刻,她像极了从莫高窟壁画中走下的供养人,带着一种穿越时空、摒弃尘俗的虔诚与静美,美得惊心动魄,也疏离得遥不可及。

**第三章 清醒者的棋局**

几个月后,那幅经林晚之手从腐朽边缘拉回、重现华彩的北凉《乐舞图》,在伦敦苏富比的拍卖大厅里,以令人咋舌的九千万人民币天价落槌成交。然而,占据国内外各大媒体头条的新闻标题,却赫然写着:“陆氏继承人陆沉舟化身国宝守护神,敦煌舍身救画,力挽狂澜!” 林晚的名字,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被轻描淡写地略过,仿佛她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背景板。对此,她似乎毫不在意,此刻正蹲在考古工地的背风处,就着漫天飞舞的沙尘,啃着一个又冷又硬的馒头,粗糙的颗粒感摩擦着喉咙。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简洁而冰冷:“下午三点,敦煌大酒店‘丝路’茶室,陆先生(陆沉舟父亲)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