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名郡王正在客房歇息,由南书铮这个新女婿作陪。

南书铮能被圣上点为探花郎,样貌自然不差。过了这许多年,南书铮身上又多了些儒雅之气,再加上他文辞清雅,声音清润,大名郡王心中也不由得对南书铮这个女婿暗暗点头。

较之乐平县主之前的夫婿,南书铮简直如天上玉人。大名郡王立刻明白,为何乐平县主非要嫁他。乐平县主做姑娘时就喜欢温润儒雅的读书人,奈何情势所迫,嫁了个满身铜臭味的商贾。

这边翁婿两个正聊得投机,乐平县主已领着南烛进屋来。

大名郡王和南书铮同时看向两人,乐平县主一手牵着南烛,把她推到两人跟前:“爹,这是我的女儿阿烛。你这做外翁的第一次见外孙女,可得拿些好东西出来。”

乐平如今是真高兴,她嫁了年少时想嫁之人,父亲也要回京,今上又是父亲年少时同甘共苦的兄弟,再没什么不好的了。在自己父亲面前,乐平县主难得喜形于色,为南烛讨他的赏。一是想让南烛得些好东西,二是想叫大名郡王看看,如今她过得畅快。

南书铮笑着看自己女儿,大名郡王也看着南烛。南烛生得实在美,小小年纪容貌比她父亲南书铮更甚。他自己的女儿乐平县主在南书铮和南烛父女跟前,都被衬得模样普通。

南烛悄悄看了大名郡王一眼,低头唤了声“外翁”,举止闲雅,乖巧极了。

大名郡王哈哈笑了一下,爽快地应下了南烛这声“外翁”,算是认下了她这个便宜外孙女。他看着乐平县主道:“你倒好,不止得了个好夫婿,还得了个乖女儿。”

乐平县主志得意满,对自己的眼光很是满意:“既如此,爹,还不赶紧把你的宝贝拿出来,送给你外孙女?”

闻言,大名郡王无奈指了指乐平县主,随后取下腰间一只绣云纹的荷包,整个递给南烛:“阿烛,外翁不喜随身带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这些你先拿去玩。待日后你们去了汴京,外翁再送你更好的。”

南烛恭敬地伸手接过荷包,又道谢:“多谢外翁。”

南烛模样好,性子又文静,大名郡王对她说话时也甚是温和。

南烛接过荷包后,便被乐平县主拿过去当场倒出荷包里的东西:“我看看您给阿烛什么东西,若不好,我可不依的。”

大名郡王看女儿这娇蛮样,似是无奈地对南书铮道:“我这女儿少时受了些苦,如今才算真正好了。请女婿看在我的面子上,若她有哪里做得不对,一定要多包容几分。”

南书铮连忙拱手夸乐平县主:“岳丈言重了,乐平哪里都好,我家上下没有说她不好的。”

那边乐平县主正倒出荷包里的东西给南烛看:“这几颗珠子倒不错,日后你除了服,可打几只珠钗戴。”

说着,她又把珠子放回荷包,把荷包递给南烛。

乐平县主似乎对大名郡王给南烛的见面礼还不太满意,南烛却觉得很是贵重了。这珠子哪里只是不错,南烛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又这么圆润的珍珠。

据说福建的海边有采珠人,运气不好的,可能一辈子都采不到这么大的珠子。以南烛的眼光看,这些珠子颗颗比她的拇指大,珠光莹莹,有几颗还泛着隐隐金光,已是极为难得。

都说大名郡王是今上近臣,就看他随手给南烛的珍珠,便可见传言应是不假。

一荷包的珍珠太过贵重,南烛不知该不该收,便捧着荷包去看自己的父亲。

南书铮见南烛不太敢收,温和地笑道:“既是你外翁给的,便收下吧。”

南烛这才应了一声,又对着大名郡王道谢。

懂事知礼,又温软可爱的姑娘总令人看着欢喜,大名郡王也不例外,连声夸赞南烛,肥大的肚子一起一伏:“若我家的姑娘们有阿烛这般文雅知礼就好了!”

大名郡王这话倒不是说给乐平县主听的,而是说乐平县主的妹妹和侄女。大名郡王的后院比南家复杂得多,孩子们也多。乐平县主都已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但大名郡王膝下还有才五六岁的孩子。

这些南烛是不知道的,因此她只垂头乖巧听着。乐平县主就不同,她不太待见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左右都不是一个娘生的,相互间也不亲厚。眼看大名郡王要说些她不愿听的话,乐平县主牵起南烛的手准备告辞:“阿烛还在孝期,不好见外客,我先带她回去。”

说完,拉着南烛就走,南烛只得匆匆行了礼。

乐平县主也是个妙人,要带南烛向大名郡王讨赏的时候说他不是外人,在孝期中也可一见;得了赏之后,便说大名郡王是外人,忙不迭地拉着南烛走。

南烛噗嗤一笑,乐平县主转头看她。

南烛握了握乐平县主的手,笑道:“多谢母亲,让我得了这么好的宝贝。

乐平县主却道:“他那些宝贝,反正最后也都会送出去,还不如给你。”

说着,乐平县主轻声和南烛说起自己家中的事:“日后你会见到,我娘家那些妹妹和侄女们。具体有多少个弟妹,连我都记不清了。我生母早逝,又早早嫁出去,总算得了个封号,王府里多的是没封号的。”

说到最后,乐平县主也觉得自己娘家后院一团糟,懒得再说:“等到了汴京,自会见到,到时候我再领你认认人。”

送南烛回来后,乐平县主便走了。大名郡王还在府中,虽有仆妇们搭手,乐平县主终究还是不得空。

但她在百忙之中还能记挂着南烛,到底令南烛心中有些感动。

屋中只有南烛含笑主仆两个,含笑憋了一路的话终于说出来:“姑娘,原来郡王不是雄伟,只是肥……肚子大!”

含笑是说大名郡王肥胖,又觉得不敬,才急忙改口。

南烛点头称是:“但郡王看起来倒温和,说话时总笑着。”

这倒是,未见到大名郡王时,南烛以为他威武雄壮,难以接近。没想到他竟很宽和,对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女更是出手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