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论坛的余温还未散去,时针已悄然指向了2006年春节前的一个多月。此时,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弥漫着一种忙碌而略带期待的复杂情绪。办公室主任杨,脚步匆匆却略显沉稳地走进了谢志强那略显拥挤却井井有条的办公室,眼神中带着几分征询与期待,开口请示道:“谢总,春节将至,关于是否举办年会以及相关安排,还请您指示。”

谢志强闻言,缓缓放下手中的钢笔,那钢笔在笔记本上留下最后一抹深黑的墨迹,像是为过去一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点。他沉思片刻,目光中透露出对员工的深切关怀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语调平和而有力地说:“年会,这不仅仅是一年的工作总结,更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体现。今年大家确实不容易,论坛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所以,年会还是要办的,按规定给大家发年终奖,这是对大家一年努力的认可。另外,春节是万家团圆的重要时刻,咱们得人性化一点,把年假一起安排了,避免大家平时请假影响正常工作。年假要走正规流程,让所有人签字确认,就安排5天吧,有需要的以后可以另外补休。同时,今年的优秀员工评选也要进行,年会时宣布并发放奖金,激励大家来年再创佳绩。”

谢志强的这番话,如同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杂志社,各个部门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编辑部里,灯光亮起,仿佛与时间赛跑。李梅,这位干练的编辑部主任,迅速分配任务,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大家加把劲,论坛的采访文章是第一期的重点,第二期也要按正常议题组稿,完成这两期,咱们就能踏实休假了!”编辑们纷纷点头,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交响曲。

设计部与编辑部紧密配合,设计师们盯着屏幕,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创意,他们加班加点,只为在放假前完成杂志的设计排版工作,让每一篇文章都能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发行部的小陈,面对春节前物流的种种挑战,却没有丝毫退缩。他请示后决定,即使成本增加,也要确保杂志能及时送达机场书店,不浪费任何一点上架时间。他开玩笑地说:“虽然物流费高了,但想到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杂志,这点投入也值得了!”他的乐观与敬业,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新媒体部也没闲着,陶欣茹精心部署假期期间的工作,确保网站能够随时响应上级单位的要求,无论是上稿还是撤稿,都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她安排人员排班,确保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人坚守岗位。

就这样,杂志社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了春节前的最后冲刺而努力着。终于,在放假前一天,杂志社在一家精心挑选的宾馆会议室里召开了期待已久的年会。上午的年终总结会上,每个人依次上台,他们的发言中既有对过去一年收获的喜悦,也有对不足的深刻反思,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下午,各领导相继发言总结,最后,谢志强缓缓起身,他的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稳而有力。他站在讲台前,目光深邃而温暖,回顾了这一年杂志社走过的艰难历程:“我临危受命来到杂志社,面对的是资金紧张、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但我也看到了希望和机遇。经过一年的磨合与探索,我们终于让杂志社步入了正轨,办公环境改善了,运转也正常了,网站规模扩大,初见成效。陶欣茹的加入,更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活力。每个人的总结都很精彩,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正视不足,不断历久弥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他特别提到了论坛的成功举办,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自豪:“论坛将成为我们的常态,我们要根据社会关注点设计更多精彩的论坛活动。这次论坛的成功,是对我们一年工作的最好认可。我们要以大局为重,服从资源调配,完成杂志社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增长点。发行和广告要齐头并进,增效节流,同时坚持编辑部门的独立性,采经分开,这是我们的底线。今晚的年终晚会,就是对我们这一年努力的一次庆祝!”

随着年会的结束,办公室人员忙碌地发放选票,大家认真填写后投入抽奖箱,期待着晚上的惊喜。晚饭后,晚会入口处,抽奖箱旁,人们依次领取抽奖券,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兴奋。晚会节目精彩纷呈,各部门人员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现了他们的多才多艺,抽奖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了高潮。当大奖一一揭晓时,现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最后,领导们亲手为每个人颁发年终奖和优秀员工奖,那一声声“辛苦啦”中饱含着对员工的感激与肯定。在大家互道节日愉快的问候中,今天的议程圆满结束,但这份温暖与团结将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激励着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