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公司对这事格外重视。老板在晨会上拍了桌子,声音洪亮,震得会议室的窗户都嗡嗡作响:"咱们的人受了委屈,绝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给小雅讨回公道!" 当天就安排行政部带着慰问金去医院探望,行政部的同事买了一大束粉色的康乃馨和一篮红富士苹果,看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公司还特意叮嘱食堂每天按病号餐标准给小雅送饭 —— 清淡的排骨汤,汤里的排骨炖得烂烂的,入口即化,还放了些玉米和胡萝卜;蒸得软糯的米饭,香喷喷的;有时还会加一份小雅爱吃的糖醋里脊,酸酸甜甜的,很开胃。办公室的阳主任隔两天就去医院一趟,她总是提着水果篮,坐在病床边,细细询问小雅的恢复情况,记录下需要公司协调的事项。阳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烫着卷发,说话温和,做事干练,让人很有信任感。

我因为年轻机灵,加上老板说我 "看着面善、会说话",成了跑医院和派出所的专职司机。那段时间,医院住院部的电梯我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楼层,哪个楼层有护士站,哪个楼层的卫生间在哪里,我都了如指掌。每次去病房,都能看到小雅的爸妈、叔叔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小雅的爸爸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还嵌着些泥土,他总是坐在床边的小马扎上,默默地看着小雅,眼神里充满了心疼。她妈妈则比较外向,总握着我的手抹眼泪:"多亏了你们公司,不然我家丫头该多委屈啊。真是遇到好公司了。" 她的手很粗糙,掌心还有些裂口。公司还特意安排了一个保安师傅轮班守在病房外,一来怕对方找人麻烦,二来也方便随时照应小雅的需求。保安师傅们都很负责,不管刮风下雨,都坚守在岗位上,有时候还会给小雅带些楼下小卖部的零食。

只是那时的监控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很多地方都没有安装监控,事发地段刚好是监控盲区,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是张姐他们先动手。对方又一口咬定是小雅先动手挑衅,还找了几个所谓的 "证人" 来作证,都是他们店里的熟客。双方僵持了半个多月,派出所也多次调解,但都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最后,考虑到小雅还需要安心养伤,继续耗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只能协商解决。对方赔的钱不多,连医药费都不够,公司又补上了一部分,才算把这事了结。虽然这个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大家也只能接受现实。

小雅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再回店里时,额头上留了个浅浅的疤痕,藏在刘海下不太显眼。她比以前瘦了一些,但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她提着一篮自家种的橘子挨个办公室道谢,橘子黄澄澄的,看起来就很甜,上面还带着新鲜的叶子。走到我面前时,她小声说了句:"哥,谢谢你那段时间总跑医院看我。" 她的声音还是带着点怯生生的,但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后来她跟我说,当时其实挺怕公司不管这事的,毕竟她只是个刚来没多久的新人,没想到公司从头到尾都这么上心,所以伤好后第一时间就想回来上班,想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公司。

如今偶尔路过那家店,我还能想起那年中秋前的风波,想起深夜巡店时的烤串香,也想起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在风波过后,依然眼里有光地守在柜台后,认真接待每一个客户。她的身影,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那段有些灰暗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