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字失格

妻子车祸后我申请了意识重生服务。

作为宿主承载她数字灵魂的瞬间,我突然看到那天车祸的全息回放——

原来她死前最后一刻在笑。

实验室主任递来咖啡:“林薇签署同意书时,忘记通知你参与实验的自愿性。”

医院的走廊在深夜里泛着苍白而冷漠的光,像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浓重的消毒水气息蛮横地灌入鼻腔,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不适。我站在ICU外,冰冷的硬塑椅硌着骨头,却丝毫感觉不到疼痛。几个小时前,一个陌生而公式化的电话撕裂了死寂的夜:“林薇女士家属?这里是市急救中心,林薇女士遭遇严重车祸,请速来……” 后面的话语碎成了模糊的忙音,在我耳边嗡嗡作响。

手术室的灯终于灭了。门轴发出沉重而迟钝的呻吟,穿着绿色手术服的医生走了出来。脚步不疾不徐,摘口罩的动作也带点疲惫的麻木。他看向我的眼神里没有意外,只有一种见惯生死的平静。他递过来的那份纸质文件边缘冰冷地刮过我的指尖,如同某种告别的预言。

“林薇女士……我们尽力了。” 医生语速平缓,像在宣读一份说明书,“很遗憾。”

我的名字,作为直系亲属,被要求签在几个空白处。笔触很滑,墨水似乎在纸上洇开了一点。最后是那两个沉重无比的字:死亡。签下去的时候,仿佛不是笔划下了痕迹,而是我的骨骼发出细微的碎裂声。

一份新的文件又递到面前,纸页更厚一些,封面印着深蓝色的盾形徽标和一串我不认识的英文缩写。它的标题冷冰冰:《数字意识重生服务知情同意与授权委托书》。在妻子“死亡”这几个墨迹未干的字旁边,这几个黑色印刷体显得格外巨大而荒诞。

医生公事公办地解释,声音像是隔着厚厚的玻璃传来:“根据《数字意识永续保障法》第二十七条第3款,‘深海’实验室提供最高规格的临时意识载体服务,确保重要个体数据不因意外物理损毁永久丧失……”那些专业术语敲打着耳膜,组合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可能。我的指尖按在“同意”选项的确认框上,麻木地打了勾。旁边还有要求指定“意识承载宿主”的签名栏,我颤抖着写下自己的名字:陈默。这几个字写得七歪八扭,像是雪地里挣扎爬行的印记。

实验室的名字叫“蜃景科技-意识深海项目部”,隐藏在城市边缘一片几乎没有任何标识的现代建筑群里。踏入主楼,空旷得近乎失真。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死寂的城市远景,楼内几乎没有其他人行走的声音,只有无处不在的通风系统发出恒定而压抑的低吟。光洁如镜的灰色地面倒映着头顶冰冷成排的LED灯管,仿佛踩在一个悬在深渊之上的镜面世界。

一个穿着极简款式白大褂的女人无声地滑到我面前。她胸前挂着名牌:苏晴,神经接口协调专员。

“陈先生?”她的声音带着训练有素的冷静,像一块打磨光滑的金属,“请跟我来,宿主集成准备流程已经启动。”

她步履轻捷,没有多余的寒暄,领着我穿过长长、只有地灯微弱反光的走廊。两侧银灰色的金属门紧闭,门上没有任何名称或号码标记。空气中有股奇特的味道,混杂着极淡的臭氧、清洁剂的柠檬香精和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烧灼的电子元件的焦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