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上个月在公司"哭"了三次。

第一次在茶水间,行政看到我蹲在地上抹眼泪;

第二次在电梯里,咖啡杯里溅了眼泪,隔壁总监问我是不是受欺负了;

第三次在周会上,讲到一半突然哽咽,最后被人力扶下台。

结果是全公司上下,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底下,都将我贴上了"抗压能力差"的标签,好像我就是软弱的代名词。不过,只有我自己知道,每次"哭"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五年前我刚进公司时,是出了名的"方案写得比谁都细,汇报说得比谁都认真"。

领导夸我踏实,同事说我靠谱。

领导们在公开场合夸奖我,同事们也乐于将重要的任务托付于我。

可五年后,我还是原地踏步,而那些与我同期入职的同事,却一个个鲤鱼跃龙门,有的升任主管,有的当了总监,甚至连那些曾经跟着我学习的实习生,如今都开始带团队。

我曾无数次在深夜里自问,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最终清晰而残酷地浮现在我眼前——

因为我不会"说话"。

我说“这个方案是我做的”,会被认为“爱抢功劳”“不懂谦虚”;

我说“这个数据有问题”,会被批“太较真”“影响团队氛围”。

后来我学聪明了,学会了闭嘴,学会了点头,学会了像办公室里那根最不起眼的电线杆——有用,但没人会多看一眼。

更不会有人记得它的存在,我的价值被最大化地利用,而我的声音则被彻底消弭。

直到上个月,那根压垮我所有隐忍的稻草终于落下。

张莉,那个平日里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女人,轻而易举地将我熬了几个通宵、改了十几版才最终定稿的方案据为己有。

她将其巧妙地“翻”版制作成一个华丽的PPT模板,然后堂而皇之地署上她自己的大名,凭借这份“成果”,拿下了八百万的大订单。

庆功宴上,她站在舞台中央,举着香槟,笑容灿烂地对所有人说:“这次项目的成功,靠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我们团队的信任与协作!”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没有人,真的没有没人,会提及那个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伏案修改、字斟句酌,最终将方案打磨至臻完美的林好好。

我坐在角落里,一杯水都没碰。

第二天,HR约谈我,说张莉向公司反映,说我“情绪不稳定,严重影响团队氛围”。还让我写一封“感谢卡”,感谢张莉的“包容宽厚”和“领导格局”。

我笑了,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笑,掺杂着自嘲、愤怒与悲凉。

可笑着笑着,眼角的泪水却不争气地涌出,那笑意便再也维持不住了。

那天晚上,我独自蜷缩在狭窄的出租屋里,四周是熟悉的寂静。

我仰面躺在床上,双眼无神地盯着天花板,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在这里,努力没用,能力没用,甚至真相也没用。

唯一真正有用的,是“看起来有多难”。

张莉凭什么?她孩子有哮喘,老公跑了,妈妈瘫痪在床,一年能请二十天病假,每次都带着医院的缴费单来公司。

上次采购部小王不小心碰坏了她孩子的雾化器,她当场哭得差点晕过去,说那是“借的钱买的”,最后小王不仅赔了八百块,还写了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