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泣血惊梦
天启七年的盛夏,本该是稻浪翻涌、蝉鸣聒噪的时节,江南苏州府却被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城西乱葬岗就传来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几个拾荒的孩童最先发现了异状——那块立了三十多年的无字碑上,竟渗出了点点殷红,顺着粗糙的石面蜿蜒而下,像极了人哭出的血泪。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到半日就传遍了苏州城的大街小巷。茶馆里说书先生的醒木刚落,茶客们就七嘴八舌地炸开了锅。
“我表姑家的二小子亲眼看见了!那血珠还在往下滚呢,擦都擦不掉!”
“这可不是好兆头啊……前两年西北大旱,不就有老石碑冒汗的说法?”
“听说了吗?昨儿夜里城隍庙的香烛全灭了,供桌上还积了层红灰,跟血染过似的!”
谣言像藤蔓疯长,很快就缠上了“天灾”二字。有人说这是上天示警,预示着大旱将至;有人更言之凿凿,说当年洪武爷扫平江南时,这里埋了上千冤魂,如今是冤屈化作血水,要向朝廷讨个说法。
知府周显之听闻消息时,正在后堂临摹米芾的字帖。他猛地将狼毫拍在砚台上,墨汁溅了半张宣纸。“一派胡言!”他怒斥报信的捕头,“不过是些风霜侵蚀的石锈,值得如此大惊小怪?”
可当他带着衙役赶到乱葬岗时,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石碑立在荒草之中,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碑面上,红色的痕迹愈发清晰,甚至能看到新鲜的“血珠”正从石缝里慢慢沁出。几个胆大的衙役上前用布擦拭,那红色却丝毫未减,反倒在布上留下了刺目的印记。
周显之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强作镇定地喝令众人退后,又叫人用青布将石碑罩住,严禁任何人靠近。可他心里清楚,这道布帘,遮得住石碑,却遮不住满城的恐慌。
更让他坐立难安的是,三天前,朝廷下拨的十万两赈灾银已经运抵苏州府地界。按照行程,本该昨日入府库,可负责押运的官差却杳无音信。派出去的人找了一天一夜,只在城外十里坡发现了被遗弃的押银车,车厢上有明显的劈砍痕迹,车辙在一片泥沼处突然消失,仿佛被大地吞噬了一般。
赈灾银是用来救济江北洪灾流民的,如今流民正源源不断地往苏州涌来,若是银钱失踪的消息传开,再加上这墓碑泣血的怪事,恐怕真要出大乱子。
周显之在签押房里踱来踱去,额头的汗珠打湿了官帽上的顶珠。他知道,这件事已经不是他能压得住的了。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原本晴朗的午后,不知何时聚起了厚厚的乌云,云色暗沉,竟带着几分诡异的赤红。紧接着,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落在地上、窗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大人!您看这雨!”一个衙役惊慌地冲进来说。
周显之走到门口,抬头望去,只见落下的雨水竟带着淡淡的红色,打在手上黏糊糊的,像是稀释了的血液。街上的百姓尖叫着四散奔逃,有的跪在地上磕头,有的哭喊着“天谴来了”。
红色的雨水越下越大,染红了青石板路,染红了河边的芦苇,也染红了周显之惨白的脸。他踉跄着后退几步,喃喃自语:“完了……这下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