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还…还没有。”林溪慌忙回答,伸手去接本子。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碰到本子边缘的瞬间,陈屿的手指也恰好松开。微凉的指尖,轻轻地、极其短暂地擦过了她的手背。
那一瞬间的触感,如同微弱的电流窜过全身。林溪猛地缩回手,像是被烫到一样,整张脸连同脖颈都迅速染上了晚霞的颜色。她慌乱地低下头,几乎要把脸埋进书里,根本不敢去看对面人的表情。胸腔里的心跳声震耳欲聋,几乎要盖过图书馆里所有的声音。
而陈屿,只是神色如常地收回了手,仿佛刚才那短暂的触碰只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意外。他重新低下头,继续看自己的书。只是林溪没有看到,在她低下头去的瞬间,他握着书页边缘的手指微微收紧,耳廓悄然爬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
夕阳的光线愈发浓烈,将两人笼罩在一片温暖而暧昧的光晕里。错题本静静地躺在桌子中央,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少女心如鹿撞的慌乱,和少年藏在“意外”之下,那一点点笨拙而隐秘的“心机”。
这种“偶遇”开始变得频繁。林溪发现,只要她在这个时间去图书馆,十有八九能看到陈屿坐在那个位置,或者附近的座位。有时是安静的各自看书,有时他会主动问她错题集上的问题,或者给她讲解一些她卡壳的难题。放学时,她也几次“巧合”地在车棚或校门口遇到推着自行车的陈屿。
“车胎好像有点慢撒气,推着走走。”他总是这样淡淡地解释,然后两人便沉默地走上一段同行的路。沉默却不尴尬,晚风拂过香樟树叶,沙沙作响,偶尔他会问起她最近在看什么书,或者对某篇古文的理解。他的问题总是恰到好处,不会让她觉得被冒犯,又能引出她感兴趣的话题。林溪渐渐发现,褪去了“高冷学神”的光环,陈屿其实有着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和一种独特的、带着点冷感的幽默感。
一次,她提到最近在重读《小王子》,感慨小王子对玫瑰的驯养。陈屿沉默地听着,推着车走了一段,忽然说:“数学公式的推导,也是一种驯养。用逻辑的链条,驯服无序的未知。” 林溪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轻笑出声。这种奇特的类比,也只有他能想得出来。她侧头看他,夕阳的余晖落在他清俊的侧脸上,柔和了那惯常的清冷线条。那一刻,林溪心里某个角落的坚冰,似乎悄然融化了一角。一种微妙的、带着甜意的暖流,在心底悄然流淌。他……是不是也有一点在意自己呢?这个念头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一圈圈名为希望的涟漪。
第四章:风言风语与心碎的误会
然而,高中校园就像一个小小的生态圈,任何一点微妙的波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林溪和陈屿频繁的“图书馆共学”和偶尔的“顺路同行”,终究没能逃过青春期少年少女们敏锐的雷达。不知从何时起,一些细碎的议论开始在年级里悄然流传。
“喂,听说了吗?X班那个文科学霸林溪,和Y班的陈屿,好像有点情况!”
“真的假的?学神也下凡了?”
“千真万确!好几次在图书馆看到他们坐一起,陈屿还给她讲题呢!”
“哇!学霸CP?这组合……有点带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