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错题集里的“心机”与图书馆的微光
第二天午休,林溪在自己的课桌里发现了那本失而复得的错题集。她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出来。
翻开封面,一股清冽的墨香扑面而来。属于陈屿的字迹映入眼帘——刚劲有力,棱角分明,带着一种利落的锋芒,与她娟秀的字体截然不同。原本属于她的红色批注旁边,多出了更多深邃的蓝色笔迹。他用极其精准的语言点出了她思路受阻的关键节点,用简洁的公式或图形揭示了更优的解法,甚至在每道错题下方,都列出了1-2道同类型拓展题的出处(精确到教材页码或习题册编号)。那些曾让她绞尽脑汁、反复栽跟头的难题,在他的笔下被拆解得条分缕析,逻辑链条清晰得如同精心打磨的水晶。
这不仅仅是一份批注,更像一份为她量身定制的数学学习导航图。林溪看得入了神,指尖轻轻拂过那些遒劲的蓝字,仿佛能感受到书写者落笔时的专注和温度。一股暖流悄然注入心田,驱散了数学带来的阴霾。
不能只是接受。这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她咬着下唇,从自己的摘抄本上撕下一角空白。该写点什么呢?纯粹的学习心得显得太刻意,感谢的话又显得太生分……目光扫过桌角摊开的英文诗集,一句诗跳入眼帘。
她提起笔,用最工整的字体,在那张小纸条上写下:
> “Not all those who wander are lost.” (并非所有的流浪者都迷失了方向。——J.R.R.托尔金)
> —— 致在数学迷宫中为我点亮灯塔的引路人。
写完,脸颊又有些发烫。她把纸条仔细地夹在错题本里一道他批注得尤其详细的题目旁,趁着下午课间无人注意,像做贼一样溜到Y班后门,快速将本子塞进了陈屿的桌洞。
心跳如鼓地跑回自己教室,林溪趴在课桌上,把发烫的脸颊埋进臂弯。他…会看到吗?会觉得奇怪吗?还是……根本不在意?
忐忑的心情持续到下午放学。她习惯性地走向图书馆三楼。然而,当她的脚步停在熟悉的书架旁,目光投向那个靠窗的“御座”时,整个人都怔住了。
那个位置上,坐着陈屿。
他微微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摊在桌上的书,夕阳的金辉落在他浓密的睫毛上,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他怎么会在这里?这个时间,他通常不是在竞赛辅导班就是在球场……
似乎是察觉到她的视线,陈屿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穿过书架间的空隙,精准地落在她身上。没有惊讶,没有询问,仿佛她出现在这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甚至微微侧身,示意了一下对面空着的座位。
林溪的心脏又开始了疯狂的蹦极运动。她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走过去,在陈屿对面坐下。摊开书和错题本,假装开始学习。空气里弥漫着书页的油墨香、旧木桌椅的气息,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心悸的静谧。她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也能听到对面书页翻动的沙沙声,还有他偶尔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微声响。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手伸了过来,轻轻推过来她的错题本——正是她今天塞回去的那一本。
“拓展题做完了?”陈屿的声音不高,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却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