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三天后。

红星研究所,大礼堂。

“涡扇-X”项目中期评审会,气氛压抑得几乎凝固。

礼堂内座无虚席,不仅有研究所的全体领导专家,更有从上级部门专程赶来的几位首长,神情严肃,不怒自威。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席台上。

王建国站在发言席后,脸上是几乎无法抑制的快意与痛心交织的复杂神情。

他刚刚用半个小时,声情并茂地“复盘”了那场人尽皆知的“失败”测试。

他手中的激光笔,化作一把审判的利剑,狠狠地戳在投影幕布上。

那里,是一张调节片被烧毁、崩裂的高清特写照片,每一个细节都触目惊心。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事实胜于雄辩!”

王建国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悲愤的腔调,在偌大的礼堂里回荡。

“这个所谓的‘轴对称矢量喷管’,从立项开始,就是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

“它,是那个实习生林凯,用花言巧语和几个不知所云的比喻,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

他话锋一转,矛头毫不留情地直指第一排的秦振国。

“我理解秦总工求新求变的心情,但我们不能被一个黄毛小子的胡言乱语,蒙蔽了双眼!”

“那个所谓的‘金属陶瓷’,在实验室里数据再漂亮又如何?”

“一上测试台,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了!这就是现实!”

“方向错了,努力就是对国家资源最大的浪费!”

他痛心疾首地捶了一下桌子,发出沉重的闷响。

“我提议,立即终止这个荒唐的项目!立刻!马上!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让我们回到务实的、正确的道路上来!”

话音落下,台下保守派的专家们立刻交头接耳,点头附和。

“王副总工说得对!早就该停了!”

“简直是胡闹!浪费了我们三个月宝贵的时间!”

上级派来的领导眉头紧锁,看向秦振国的眼神里,已经带上了明显的不满和审视。

秦振国坐在第一排,背脊挺得笔直,但没人看到,他桌下的双手已经紧紧攥成了拳头,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他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传遍全身。

王建国说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事实摆在眼前。

调节片,确实烧了。

测试,确实中断了。

他赌输了。

胸口一阵气闷,他缓缓准备站起身,准备承担这无可辩驳的失败。

就在这时,一只手轻轻按住了他的肩膀。

那只手,温暖,而有力。

是林凯。

“秦总,还没到宣布结果的时候。”

林凯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让人心安的平静。

他冲秦总微微点头,随即在全场的注视下,迈步走上主席台。

他从脸色铁青的王建国手中,不容置喙地接过了话筒。

“王副总工,您说完了吗?”

林凯平静地发问,仿佛刚才那番慷慨激昂的批判与他毫无关系。

王建国冷哼一声,双臂抱在胸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怎么?事实俱在,你还想狡辩?”

“不,我不是来狡辩的。”

林凯环视全场,目光最终落在那张刺眼的“失败”照片上。

他吸了一口气,语出惊人。

“我首先要承认,王副总工说得对。”

“我们的调节片,确实烧了。”

“从这个结果来看,测试,是失败的。”

哗——!

台下瞬间一片哗然。

预研小组的成员们,脸色“唰”地一下全白了。

完了。

连林工自己都认输了?

王建国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露出一抹胜利者的微笑,好整以暇地准备看林凯如何给自己找台阶下。

然而,林凯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

他的声音瞬间拔高,清亮而充满了穿透力,狠狠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测试结果是失败的,不代表我们的方向是错误的!”

“更不代表,我们的思路是错误的!”

“恰恰相反!”

林凯的眼神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正是这次计划中的‘失败’,才让我们找到了那条真正通往成功的路!”

他按动手中的遥控器。

投影幕布上的画面瞬间切换。

不再是那张烧毁的照片,而是一张结构更加复杂的原理图,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请看大屏幕!”

林凯指着屏幕,气场全开,如同一个掌控战局的将军。

“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一提到耐高温,我们想到的就是‘堵’!”

“用更耐热的材料,去硬扛发动机的怒火!”

“就像面对洪水,我们只知道把堤坝修得更高、更厚!”

“可是……”

他停顿了一下,一个问题振聋发聩。

“毁天灭地的大自然伟力,是能堵得住的吗?”

台下所有专家都愣住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

“极致的‘堵’,不如高明的‘疏’!”

“疏?”

台下的专家们面面相觑,这个字用在航空发动机上,闻所未闻。

“没错,就是疏导的‘疏’!”

林凯的声音里充满了某种魔力。

“既然我们无法制造出能完全隔绝两千度高温的‘神之材料’,那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在调节片表面,制造一层‘低温保护罩’呢?”

他再次切换PPT,一段原理动画开始播放。

“我们可以在调节片内部,设计出肉眼不可见的、蜂窝状的微小通道。”

“然后,从发动机的压气机引出一小股温度较低的冷却空气。”

“让这些空气通过这些微孔,均匀地喷射出来,在调节片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不断流动的、只有几百度的‘气膜’!”

动画里,蓝色的低温气流完美地覆盖了调节片,将红色的高温燃气隔绝在外。

“这层‘气膜’,就像给调节片穿上了一件永远崭新的‘隔热服’!”

“让200 mounds度的高温,永远无法触碰到调节片的本体!”

“如此,便从根源上,解决了材料的耐温死结!”

“这个技术,我称之为——”

林凯一字一顿,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重重落下。

“气!膜!冷!却!”

轰!

这四个字,像一道贯穿天地的闪电,瞬间劈开了礼堂里所有技术专家的天灵盖!

这个想法……

太天才了!

太疯狂了!

太不可思议了!

它完全跳出了材料学的死胡同,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降维打击,轻描淡写地解决了困扰整个行业数十年的死结!

“气膜……隔热……”

秦振国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双眼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动画,激动得浑身发抖,嘴里喃喃自语。

“天哪……我怎么就没想到……我怎么就没想到!”

王建国也彻底懵了。

他张着嘴,大脑一片空白,如遭雷击。

作为喷管领域的权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概念的颠覆性和可行性。

但他不甘心!

他绝不能让这个毛头小子,在所有领导面前,就这样踩着他的脸翻盘!

他像一个溺水的人,疯狂地寻找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一派胡言!”

王建国厉声打断,声音因为惊骇而显得有些尖锐。

“你这是纸上谈兵!从压气机引气,必然会造成发动机推力的巨大损失!为了保护你那个破喷管,牺牲了推力,那我们造它还有什么意义?这是本末倒置!”

这个问题,狠辣而致命。

台下刚刚被点燃的专家们,瞬间又冷静了下来。

是啊,推力是发动机的根本,为了一个辅助功能损失根本,得不偿失。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凯身上。

看他这一次,如何回应。

林凯笑了。

那是一种智珠在握、了然于胸的微笑。

“王副总工,您问得非常好,这个问题,我们当然考虑到了。”

他指向屏幕上那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曲线。

“这是我们根据那次测试,冒着炸毁设备的风险,抢救回来的最后三十秒极限数据,并以此建立的数学模型。”

“计算结果表明,实现完美的气膜冷却,所需要的引气量,只占总流量的1.5%。”

“造成的推力损失,低于3%!”

“但是!”

林凯加重了语气,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钉进所有人的心里。

“矢量推力带来的超机动性增益,对飞机整体性能的提升,价值远远超过这微不足道的3%!更何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喷管内流道,将这部分损失再弥补回来大半!”

逻辑闭环!

数据完美!

王建国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开始困难,他面色涨红,做了最后的挣扎。

“模型……模型只是理论!是计算!谁知道实际做出来是什么样?你有实物吗?拿出来啊!”

他几乎是在嘶吼,更像是在耍赖。

谁都知道,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做出新的实物。

然而,林凯的下一句话,让他彻底坠入了冰冷的深渊。

“实物嘛……”

林凯微微一笑,那笑容在王建国看来,不啻于恶魔的低语。

他转头对着台下喊了一声。

“李月,把我们的新宝贝,拿上来,给各位领导专家们开开眼!”

话音刚落。

礼堂的侧门被猛地推开。

李月和刘波,抬着一个被红布严密覆盖的物体,在全场上百道目光的聚焦下,一步步走上了主席台。

那条路不长,但他们走得无比坚定,无比自豪。

李月站定,清冷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面如死灰的王建国脸上。

她深吸一口气,手臂用力,猛地揭开了红布!

嗡——!

一瞬间,台下前排的专家们,全都下意识地倒吸了一口凉气,更有几位老教授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失态地向前探着身子!

那是一个全新的、结构比之前精巧数倍的矢量喷管调节单元。

它的表面,不再是光滑的金属,而是布满了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如同夜空星辰般细密的微小孔洞。

在礼堂的灯光照射下,闪烁着一种近乎梦幻的、超时代的工业美感。

“这是我们根据‘气膜冷却’理论,连夜奋战,改造出的2号验证模型。”

李月的声音,清脆而自信,响彻全场。

“我们相信。”

“它,能经受住任何考验!”

绝地反击!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从理论到数据,再到实物的,完美的绝地反击!

林凯用无可辩驳的层层事实,将王建国所有的质疑、所有的攻击,砸得粉碎!

王建国呆呆地站在原地,脸色从涨红变为煞白,最后化为一片死灰。

他知道。

自己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

上级领导的脸上,早已没有了丝毫不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震惊、狂喜和不可思议。

他猛地站起身,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

哗啦啦——!

下一秒,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礼堂,经久不息!

这是送给林凯的。

送给这支被所有人看不起的“杂牌军”的。

更是送给这个足以改变国家航空发动机历史的,颠覆性创意的!

秦振国看着台上那个从容淡定的年轻人,眼眶,不知不觉间已经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