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最终在一位上级首长抬手虚按的动作下,缓缓平息。
偌大的礼堂陷入一种奇异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琥珀,包裹着主席台上那个梦幻般的金属部件和那个从容不迫的年轻人。
王建国像一尊被抽走了灵魂的石雕,僵立在原地。
再没有人看他。
那些刚才还与他交换着认同眼神的专家,此刻正不顾身份,争先恐后地涌向主席台。他们绕过王建国,仿佛他只是一个碍事的摆设。
“这……这上面的微孔!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几乎要把脸贴到那个2号验证模型上,手颤抖着,却不敢触摸。
“孔径、深度、角度,完全不一致!这是根据热力学分布精密计算后定制的?”另一位流体力学专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面是全然的震惊。
李月被这群国宝级的专家围在中心,她不再是那个被导师利用的监工,也不是被同事排挤的花瓶。
她就是工程师。
“孔洞加工采用的是电火花微钻孔技术,布局方案是根据1号机极限测试数据建立的CFD模型,迭代优化了三十七次的结果。”她的回答冷静、专业,不带一丝情感,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刘波站在一旁,使劲挺着胸膛,护着那个模型,仿佛在守护一件稀世珍宝。他看着被人群簇拥的李月和站在不远处的林凯,一张脸涨得通红。
秦振国缓缓站起身,他没有走上台,只是站在第一排,看着这幅景象。
那股从脚底升起的寒意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灼热的暖流,冲刷着他每一寸筋骨。他紧握的双拳不知何时已经松开,手心全是汗。
他看向林凯。
林凯也正看着他,脸上挂着那标志性的、略带玩味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
一个无声的交流,包含了所有。
赌赢了。
不,这不是赌。这是信任换来的必然。
“同志们,安静一下!”
上级派来的那位赵首长走上台,声音不高,却瞬间让骚动的专家们安静下来。
他没有看任何人,径直走到那个2号验证模型前,弯下腰,仔細端详了足足一分钟。
他看得极其认真,从整体结构,到焊缝,再到那些星辰般密布的微孔。
然后,他直起身,转向全场。
“暂时休会。”
他宣布。
“下午三点,继续开会,讨论后续安排。”
说完,他转向秦振国,表情恢复了惯有的严肃。
“秦总工,你跟我来一下。”
……
研究所的小型接待室里,只有两个人。
赵首长亲手给秦振国倒了一杯热茶,自己也端起一杯。
“老秦啊,”赵首长吹了吹茶叶,打破了沉默,“你这次,可是给我心脏玩了一次极限过载测试啊。”
秦振国捧着茶杯,苦笑了一下。
“首长,我……”
“你什么都别说。”赵首长摆了摆手,阻止了他后面的话。“上午王建国做报告的时候,我兜里已经准备好叫停项目的草稿了。”
秦振国的心猛地一紧。
“说实话,我不是不信你,我是不信一个实习生能在一个下午,就颠覆我们几十年的研究思路。”赵首长喝了口茶,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堵,还是疏……这么简单的两个字,我们这帮搞了一辈子发动机的老家伙,怎么就没人往这上面想?”
“因为我们被经验困住了。”秦振国低声回答,“我们总想着材料、材料、还是材料。思维进了死胡同,就再也绕不出来了。”
“是啊,死胡同。”赵首长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所以,才需要那个叫林凯的小家伙,从墙外面,给我们砸开一个新口子。”
他看着秦振国。
“这个年轻人,不是璞玉。”
秦振国一愣。
“他是刻刀。”赵首长一字一顿。“一把能把我们这些老顽石,雕刻成全新模样的刻刀。”
“老秦,我今天把话放这儿。这个项目,从现在开始,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
“研究所内部,谁再敢下绊子、穿小鞋,你直接告诉我!”
“我不管他是什么副总工,还是什么院士权威,谁敢阻碍‘涡扇-X’的心脏跳动,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这番话,掷地有声。
秦振国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眶有些发热。
他等这句话,等了太久了。
“我只有一个问题,”赵首长的表情变得无比郑重,“按照‘气膜冷却’这个新思路,拿出能上试验台,进行完整测试的工程样机,需要多久?”
秦振国在脑中快速盘算了一下。
“报告首长,我们原来的军令状,是半年内出阶段性成果。现在……”
“我不要原来的。”赵首长打断他,“我要新的。我要最快的!”
秦振国站起身,立正。
“三个月!”他给出了一个极限的数字。“三个月内,我们一定能拿出完整的1号工程样机!”
赵首长定定地看了他三秒,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
下午三点,会议准时继续。
礼堂里的气氛和上午截然不同。压抑和质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期待。
王建国没有出现在主席台上,他的位置空着。有人看到他独自一人,从侧门离开了礼堂,背影萧索。
赵首长走上发言席,手上没有拿任何稿子。
“长话短说。”
他环视全场。
“经过评审专家组和上级部门的综合研判,一致认为,由秦振国总工领导的预研小组,提出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及‘气膜冷却’技术方案,具备高度的可行性与前瞻性,同意该项目进入下一阶段。”
话音刚落,台下,张爱国和刘波这两个坐在角落的人,激动地互相捶了一下对方的胳膊。
“从即日起,‘轴对称矢量喷管’预研小组,正式升级为‘涡扇-X项目专项攻关组’!”
“组长,依然由秦振国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李月同志担任!”
李月猛地抬起头,完全愣住了。她一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工程师,竟然……
“首席设计师,林凯同志。”
赵首长的宣布还在继续。
“专项组享有最高优先级的资源调配权,研究所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具体细则,稍后会下发正式文件。”
“最后,”赵首长顿了顿,“宣布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三个月内,完成首台全尺寸工程样机的制造、装配与地面测试。四个月后,我希望能在咱们自己的高空台里,看到它开始风洞试验!”
轰!
如果说“气膜冷却”是理论上的惊雷,那“风洞试验”这四个字,就是一道宣告战争开始的命令!
那意味着,这个项目,已经从一个偏僻仓库里的“草台班子”,一跃成为了整个“涡扇-X”工程的核心焦点!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
秦振国、林凯、李月、张爱国、刘波,这支“杂牌军”的核心成员,被留在了主席台上。
孙大爷不知何时也从后台走了出来,默默地站在角落,擦拭着那个2号验证模型,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秦振国走到林凯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一句话。
“走吧,回仓库。”
他笑了笑,补充道。
“我们的战场,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