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群里,发现讨论已经从个案延伸到更大的话题——如何和平台博弈,怎样推动合理的管理制度。有些人提议成立一个常设的线下互助小组,也有人建议找律师定期开讲座。
就在气氛越来越热烈的时候,阿涛又冒出来说:“你们真以为改变得了?别到时候还没等制度改,你们的账号就先没了。”
有人怼了回去:“那你退群呗,我们可不怕。”
我盯着这段对话,忽然意识到,这个群本身就是一个缩影——有人愿意冲,有人选择躲,有人半信半疑。现实中,骑手的处境各不相同,态度自然也不同。
夜里,我接了两单短途,把车停在江边的长椅旁,打开群聊,默默看着那一条条闪烁的消息。江风有点凉,带着水汽拍在脸上。我突然想,如果这个群能一直存在下去,哪怕只是帮一个人少走一段弯路,也算值得。
正想着,手机屏幕亮了,是记者发来的微信:“刚和另一个骑手聊完,他的案子和你的情况很像,而且发生在你调解前几天。你们之间可能不只是巧合。”
第四章 交错的轨迹
记者的信息让我愣了几秒。调解前几天发生的相似案子?我下意识地想,是巧合,还是某种固定模式?
“你方便给我他的联系方式吗?”我在微信上回复。
不到一分钟,他就发来一个电话号码,还备注了名字:周成,北港片区骑手。
我拨过去,电话响了五六声才被接起。那头传来有些沙哑的声音:“你好,我是周成。”
我自报了姓名和身份,他沉默了几秒,才低声说:“记者跟我提到你了。咱们的情况确实挺像的。”
我们约在第二天上午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