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他自己也有问题”
“现在的小孩就是玻璃心,这点事就受不了”
匿名的网络给了所有人发泄恶意的机会,无数不相关的人在键盘后面肆意践踏着一个残疾少年的尊严。
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尝尝被自己的恶意反噬的滋味。 周以安在黑暗中发誓。
从那时起,他开始疯狂学习编程和心理学。他要创造一个完美的复仇工具,让所有在虚拟世界里释放恶意的人,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2030年,周以安的实验室。
“老板,‘完美境界’的下载量突破一千万了!”助手兴奋地报告。
周以安坐在轮椅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屏幕上的数据。五年的时间,他打造了最强大的AR滤镜技术,也埋下了最精密的复仇陷阱。
“心理反馈模块的运行情况如何?”他问。
“一切正常。目前已有30万用户触发了深度恶意检测,其中重度依赖滤镜的用户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
周以安点点头。
他的算法很简单:通过分析用户在滤镜掩护下的言行,尤其是私密聊天和评论区发言,识别他们内心深处的恶意,特别是对亲近之人的恶意。然后通过特殊的神经反馈机制,结合特定频率的视觉闪烁和微弱的次声波刺激,将这些恶意转化为强烈的心理暗示,让用户在现实中产生相应的负面情绪和幻觉。
你们在网络上有多恶毒,在现实中就要承受多少痛苦。 这是周以安的复仇法则。
“老板,会不会太过了?有些用户已经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助手有些担心。
周以安冷笑一声:“太过?当年那些在网上骂我的人,有谁觉得过分吗?匿名的恶意是最廉价的,现在该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他转动轮椅,看向窗外的城市灯火。在那些灯火中,有多少人正在享受着滤镜带来的虚假完美,又有多少人即将为自己的恶意付出代价?
温明翰这边通过一位黑客朋友阿强,获得了完美境界的部分核心代码。
“这个周以安真是个天才,也是个疯子。”黑客阿强一边分析代码一边说,“你看这个模块,专门监测用户的负面情绪输出,特别是带有强烈憎恨、贬低、诅咒性质的言论。然后通过特定的视觉,微妙的图像扭曲、叠加恐怖意象和听觉刺激,人耳不易察觉的次声波,强化用户的认知偏差,将内心的恶意投射到现实感知中。”
“简单说就是什么意思?”温明翰问。
“就是你越是在滤镜的‘保护’下肆无忌惮地说恶毒的话,这个程序就越会在你关闭滤镜或处于现实环境时,让你的大脑产生扭曲的认知。它把你内心的恶意‘实体化’成你看到的幻象,让你被自己的恶意反噬,陷入自己制造的恐惧和厌恶中。这是一种高级的、基于AI心理分析的神经反馈惩罚机制。”
温明翰倒吸一口凉气,背后渗出一层冷汗。这不是一款简单的美颜软件,而是一个精密的心理操控和惩罚工具!
那些患者们的症状:李若琳看到母亲变成虫子,是因为她在滤镜下一直贬低、嫌弃母亲;张伟变得暴力,是因为他一直在网上发泄对”不完美”的人的仇恨;王丽疯狂整容,是因为她在滤镜掩护下彻底否定了真实的自己,程序强化了她对“真实自我”的极端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