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成了!

卫峥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狂喜。

第六章 工部刁难

三天后,水泥窑熄火,冷却。

当窑门被打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里面不再是废渣,而是一块块青灰色的、坚硬的塑料。

成功了!

工坊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萧承稷激动地抓住卫峥的胳膊,连声说:“好!好!好!”

卫峥让人把熟料取出,用巨大的石磨磨成粉末。

大燕王朝的第一批水泥,诞生了。

他亲自演示,将水泥、沙子、石子和水混合在一起,搅拌成混凝土,浇筑在一个小小的模具里。

第二天,混凝土凝固,变成了一块坚硬无比的人造岩石。

萧承稷让人用大锤去砸,锤子都卷刃了,石块上只有一个浅浅的白点。

这一下,所有人都服了。

这东西,真的是神物。

萧承稷立刻上报景帝,请求在京郊的实验河段,修筑水泥堤坝。

景帝听闻此事,半信半疑,派了工部尚书和几名经验老道的工匠,前去“协助”和“考察”。

工部尚书,姓周,是朝中有名的老顽固。

他也是三皇子萧承骁的人。

周尚书来到京郊的工地上,看了一眼热火朝天的东宫造物坊,鼻子里哼了一声。

“奇技淫巧。”

他对手下的工匠说:“太子殿下年少,喜欢弄些新奇玩意儿。我等做臣子的,要替殿下把好关,不能让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误了国家大事。”

言下之意,就是挑刺,使绊子。

果然,施工开始了,麻烦也来了。

卫峥设计的堤坝,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筋——也就是粗铁条,来增加抗拉强度。

周尚书一看图纸,立刻摇头。

“荒唐!闻所未闻!在土石里加铁条,钱多得没处花了?国库的银子,不是这么浪费的!”

他以“不合规制”为由,卡住了工部铁料的调拨。

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要大打折扣。

萧承稷急得去找周尚书理论,却被对方用一堆祖宗规矩堵了回来。

“殿下,别急。”卫峥拦住了快要发火的太子。

“铁料,我们自己想办法。”

卫峥启动了造物坊的另一个项目——炼铁。

他让人建了一个小高炉,用焦炭代替木炭,提高炉温。

他还设计了脚踏式的鼓风机,日夜不停地往里鼓风。

几天后,第一炉铁水,流了出来。

虽然质量还比不上后世的钢材,但做成粗铁条,嵌在混凝土里,已经足够了。

铁料的问题,解决了。

周尚书一看,又想出了新招。

他开始挑剔施工的细节。

“这里!混凝土配比不对,太稀了!拆了重做!”

“那里!模板歪了半分!这要是建成了,是豆腐渣!拆了!”

他带着工部的老工匠,拿着尺子,在工地上四处检查,鸡蛋里挑骨头。

一天下来,工程进度几乎为零。

民夫们被折腾得怨声载道。

萧承稷气得脸色发青,却拿这个老油条没办法。

对方句句都是“为了工程质量”,仗着大义。

“殿下,跟他耗不起。”卫峥把萧承稷拉到一边。

“他要的是拖延时间。只要拖到三殿下在黄河下游建好堤坝,我们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