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教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株在风雨中倔强生长的幼苗。窗外的蝉鸣声依旧喧嚣,而她心中那片迷雾,似乎更浓了——但迷雾深处,却有微光闪烁,那是她不愿熄灭的、关于未来的火种。远处操场传来零星的笑声,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嬉闹。林夏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深吸一口气,将错题本翻到第一页,开始逐题分析。她知道,今晚的星光,会照亮她前行的路。
深夜十一点,林夏的书房还亮着灯。台灯的光晕笼罩着她,在书桌上投下一圈明亮的光,像黑夜中倔强的一盏灯塔。她面前的数学错题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草稿纸堆得老高,笔尖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与窗外渐弱的蝉鸣交织成曲。母亲端着温牛奶轻轻推开房门,杯壁上的水珠凝成细小的泪滴,无声地滴落在桌角。“夏夏,早点睡吧,身体要紧。”母亲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更多的是心疼。林夏抬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妈,我再看会儿,这道题快解出来了。”她的眼睛底下泛着青黑,但目光却异常坚定,仿佛要将所有迷茫都揉碎在这深夜的灯光里。
转机,始于一张泛黄的笔记。第二天自习课,林小雨突然从书包里抽出一个牛皮纸封套,神秘兮兮地塞给林夏:“夏夏,这是我哥整理的数学解题模型,他去年考上清华了,你看看有没有用。”林夏翻开笔记,瞬间被里面整齐的排版吸引。不同颜色的笔迹标注着重点,每个题型都配有思维导图,复杂的导数题被拆解成清晰的步骤,仿佛迷雾中突然亮起一盏灯。她眼眶发热,喉咙发涩:“小雨,这……”林小雨笑着挠挠头:“我哥说,好东西要分享给战友!你数学提上去,下次月考咱们一起进步!”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笔记上,那些跳跃的色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林夏心中点燃了希望的火苗。
在张老师的建议下,林夏加入了“互助小组”。物理老师每周额外抽一小时,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补课。组员们轮流讲解错题,林小雨成了林夏的“数学小导师”,而林夏则负责帮英语薄弱的陈浩纠正语法。起初,陈浩总是板着脸,对林夏的纠正不屑一顾:“你英语也没多好,凭什么教我?”但当他发现林夏的语法笔记条理清晰,甚至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易错点时,态度渐渐软化。某个晚自习,他破天荒地主动递过一张纸条:“那个……定语从句的时态问题,你能再讲一遍吗?”林夏抬头,看见他耳尖微微发红,嘴角忍不住上扬。那一刻,她忽然觉得,高三的夜晚似乎没那么沉重了。
更大的突破来自一场暴雨。那天放学后,天空骤然阴沉,豆大的雨点砸在教室玻璃上。林夏和林小雨留在教室整理错题,忽然听到走廊传来张老师的声音:“林夏,来我办公室一下。”她忐忑地走进办公室,却见张老师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道物理题:“这是今年竞赛的预选题,我觉得你可以试试。”林夏愣住了,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被推荐参加竞赛。张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坚定:“你最近在力学模型上的进步很明显,别给自己设限。”雨声在窗外轰鸣,但林夏的心中却升起一片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