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疑云笼罩的生者
调查迅速转向与方明远教授关系密切的人。
* **妻子苏雅:** 一位温婉的大学老师。丈夫猝死让她悲痛欲绝,对遗体出现异常感到震惊和愤怒,要求彻查。她坚称丈夫身体一向很好,只是最近工作压力极大,常熬夜。她提供了丈夫的死亡医学证明(由家庭医生李博文开具)和昨天的入殓确认单(确认遗体完好)。
* **得意门生兼助手陆铭:** 年轻有为的医生,视方教授如父。他情绪激动,无法理解为何恩师死后还要遭此亵渎。他透露,方教授最近主导的一项关于“新型心脏支架材料”的研究接近尾声,竞争激烈,压力巨大。昨天下午,他还在实验室和教授讨论数据,教授当时看起来只是有些疲惫。
* **竞争对手赵海:** 另一家医院的心外科主任,与方明远在学术和资源上存在激烈竞争。他承认与方教授有分歧,但否认会做出如此卑劣之事,并提供了昨晚在邻市参加学术会议的不在场证明(有多人证实)。
* **家庭医生李博文:** 为方家服务多年。他详细描述了昨天下午接到苏雅电话赶到现场时的情况:方教授仰面倒在书桌旁,无外伤,无挣扎痕迹,体表征象符合突发心梗。他开具了死亡证明。对于遗体出现的异常,他表现得非常困惑,反复强调昨天的检查没有问题。
陈默仔细翻阅着方明远书房死亡现场的勘查报告和照片。报告显示:现场整齐,无打斗痕迹。书桌上摊开着研究资料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已送技术科)。死者穿着家居服,体表无外伤。唯一异常是,书桌旁的垃圾桶里,有一个被捏扁的**空药瓶**,标签显示是某种常见的**复合维生素**。
第四章:沉默的物证与矛盾的痕迹
技术科的报告陆续传来,带来更多疑点:
1. **冷藏柜电子锁日志:** 技术员反复检查,确认日志未被篡改。B-07柜确实在昨晚8点后未被物理开启。但这片血迹是如何出现的?
2. **血迹分析:** 周晴的化验结果确认,B-07柜内寿衣上的血迹,**正是方明远本人的血液**!而且是**死后血液**。更关键的是,她在死者**胸口对应的皮肤下**,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新鲜的**针孔**!针孔位置精准地位于心脏上方,避开了主要骨骼和肌肉,直指心脏区域。
3. **尸体现象矛盾:** 方教授死于昨天下午4点左右(根据李博文到达时间和尸温初步判断)。尸体在室温下存放约4小时后移入-20℃的冷藏柜。然而,冷藏柜内11小时的低温,应该足以让尸体完全僵硬,面部肌肉根本无法产生如此剧烈的扭曲表情(如同极度痛苦)。**这种扭曲表情更像是死亡瞬间或死后极短时间内形成的**。同样,死后出血点的大小和形态也暗示其形成时间距离死亡时间不远。
4. **电脑数据:** 方明远书房电脑的最后操作记录,是在昨天下午3点50分左右,保存了一份研究数据文档。之后无操作。电脑并未设置密码,硬盘数据完整。
5. **空药瓶:** 垃圾桶里的空维生素药瓶被提取。瓶身上只有方明远和苏雅的指纹。瓶内残留的微量粉末经化验,**并非标签所示的复合维生素**,而是含有极高浓度的**一种强效速效抗凝药物**!这种药物通常用于特定心脏手术中防止血栓,但若被健康人误服或过量使用,会大大增加内出血风险,甚至诱发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