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想说点什么,忽然注意到人群后边,有一道熟悉的身影。
他穿着校服,耳机挂在脖子上,手插口袋,站在不远处。
目光落在我们这边。
我没有过去,也没有叫他。
只是继续对吴佳琪讲:“趁热去吃饭吧,吃完记得午休一会。”
他没有动,像被定在了原地。
我看了他一眼,只是礼貌地点头,随后转身离开。
直播间后台一片刷屏:
【后面那个戴耳机的男生脸色好差啊,营养真该补补】
【陆教练太贴心了,这才是真的为学生好】
【我家孩子想报名下期试吃,在哪申请?】
我笑着收起器材,团队负责人打趣:
“你现在真的火了,账号订阅量翻了一倍。”
我点点头,没回应。
那晚,我回家刚收拾完,刷到他的朋友圈。
文案:【垃圾便当,喂狗都嫌。】
配图是一只被踩扁的饭盒,旁边蹲着一只流浪狗。
我一眼就认出,那是我今天亲手交给吴佳琪的那份营养餐。
手机响了,是吴佳琪的私信:
【陆教练,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惹他的。】
【今天您刚走,他突然冲过来把我的饭盒抢走,扔在地上还踩了两脚,说您是故意来恶心他的。】
【我是不是不该接那顿饭?】
我想了想,回复:
【你吃的那顿饭,是我选择给你的,不是你抢了他的。】
【他不喜欢,是他的自由,你喜欢,是你的权利。】
他想用看我怎么被踩碎的方式,来证明我仍在意他。
可惜我已经不再痛了。
疼到极致之后,是彻底的麻木。
我已经不再需要他的认可,也不再企图重新做他的父亲。
我只是在,过我自己的人生。
那晚,我睡得很好。
像一个终于脱身的旁观者,平静地看着另一个人在情绪里来回撞墙。
他迟早会明白:
不是我不爱他了,
而是我终于学会了,不把自己全部交出去。
6
他开始关注我的直播了。
我没有明说,也没有惊动他。
后台数据告诉我,有个新观众每天定点进入。
每次停留都在二十分钟以上,从不评论、不点赞,也从不分享。
但他来得总是太准了。
我讲高考营养,他点进来。
我说青少年情绪管理,他也在。
就连那次讲赛前心理调节临时延时五分钟,他也恰好晚了五分钟进入。
我知道,是他。
我没有打扰他。
也没有回看他任何一条社交动态。
有天,他走出图书馆,在门口看见我。
我正和社区运动中心的负责人交谈,商量下一期银发康复训练的课程安排。
他顿住了。
我也看见了他。
我朝他点了点头,礼貌地笑了一下。
他低头假装看手机,然后绕了一个大圈,从侧门离开了。
我没追。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在图书馆借的是《青少年心理调节实用手册》。
他以前最不信这些。
我跟他说过心理建设的重要性时,他翻白眼说:“搞这些虚的,还不如多打几场球。”
现在,他主动去借那本书。
我心里不是没有起伏的。
只是我也学会了沉默。
我想起上一世,他出车祸前最后一条语音,是留给梁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