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明白!”谢必安领命而去。

(四) 残缺的家庭拼图

下午三点半,王茜茜的父母王建国和李秀梅,风尘仆仆地冲进了镇殡仪馆。当冰柜抽屉被缓缓拉开,露出女儿那张毫无生气的、青白色的脸时,李秀梅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嚎哭,整个人瘫软下去。王建国这个黝黑敦实的汉子,也瞬间红了眼眶,巨大的悲痛和难以置信让他浑身颤抖,需要警察搀扶才勉强站稳。压抑的哭声在冰冷的停尸间里回荡,令人心碎。

周杰耐心地等他们的情绪稍稍平复,才将他们请到隔壁的询问室。他亲自负责询问,谢必安记录。

“王先生,李女士,节哀顺变。我们理解你们的心情,但现在每分每秒都很关键。请你们冷静一下,回答一些问题,帮助我们找到真相。”周杰的声音尽量放得平和。

李秀梅还在抽泣,王建国抹了把脸,声音嘶哑:“警官,你问吧,我们一定配合。”

“王茜茜最近几天,特别是昨天,有跟你们联系过吗?说了些什么?”周杰问。

“前天晚上才通过电话,”李秀梅哽咽着,“她很高兴地说作业都写完了,问我什么时候接她过来……我还说等忙完这两天就……”她说不下去了,又哭起来,“怎么会这样啊?好端端的……”

“王茜茜平时有什么要好的朋友吗?特别是同村的?”周杰追问。

“朋友?”李秀梅愣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忆,“茜茜她……比较内向,不怎么出去玩。同村……好像有个姓包的小姑娘,叫什么丽来着……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对了,她班主任肯定知道!她在学校的事,老师比我们清楚多了。”她的话语里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推脱。

周杰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自己的孩子,平时和谁玩,做父母的会不知道吗?”

李秀梅被问得有些窘迫,王建国接口道:“警官,不瞒你说,茜茜读的是寄宿学校,一个月才回来一两天。我们在外头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来几次。家里就她爷奶,老人嘛,也就管个温饱。孩子学习好,听话,我们想着……想着这就够了。交朋友?以后上了大学、出了社会,想交什么样的没有?现在交些不三不四的,反而耽误学习。”他的语气里透着一种底层劳动者对“读书改变命运”近乎偏执的信仰,以及对女儿“懂事”的满意,却唯独缺少了对孩子情感世界的关注。

周杰和谢必安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沉重和一丝无力。这对父母对女儿的了解,匮乏得令人心惊。他们又询问了王茜茜手臂伤痕的情况(父母表示毫不知情,认为是孩子不小心划伤的)、并了解了她与哥哥的关系(父母强调儿子虽然学习不如女儿,但“男孩子嘛,总要带在身边学点本事”)、以及提起承诺带她来大城市又反悔的原因(借口是“暑假快结束,来了也玩不好,浪费车钱”)。询问结束时,周杰的心情更加沉重。这个家庭“重男轻女”的结构性问题,像一层浓重的阴影,笼罩在案件之上。

“我们会全力调查。有任何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也请你们节哀,保重身体。”周杰送走了这对沉浸在巨大悲痛和茫然中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