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011年的夏天,合水镇街边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为李书栋的小学生活画上了一个热闹的句号。

李书栋手里捏着小学毕业证书,从小学出来,目光却望向的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那所学校对他来说,既陌生又充满诱惑。他知道,那里有更大的操场、更高的教学楼,还有更多他从未见过的书。

但是,这个暑假最最最重要的还是玩,小升初是没有作业的,这个暑假又有两个月,怎么玩怎么爽?李书栋先和同学买了一个冰棍,一边和同学打闹一边走,不到五分钟就回了家。

他家其实就在镇边上,上小学只需要出门400米向右拐弯再走不到一公里就到了,站着那个路口就能看见镇上集市。

吃过午饭后,李书栋找了一本小说趴在床上看呢,也想着下午不晒一会找谁玩,去哪玩,玩什么的时候。

就听见院子里有声音在问“大奶奶,李书栋在不在?”李书栋听声就知道这是三爷爷家的那个小孙子李浩阳,比他小一岁,整天跟在他身后玩。

有大人了就叫“栋哥,栋哥”没有大人的时候就叫外号“书呆子,书呆子”,这也不怪李浩阳叫,这都是有缘由的,李书栋他家是村电视买的早的一批人了,在李书栋刚生下来第三年也就02年就买了,但是李书栋幼儿园爱看电视,小学反而就不爱看电视,就喜欢看书。

“我在这个这边卧室里面,进来!”李书栋喊了一声,就见一阵风趴在他身边。

“走,书呆子,再不看书了,去广场打篮球”李浩阳拉着李书栋胳膊就要走。李书栋挣脱了,说:“急啥吗?等我看一会小说,才几点呀?这会晒得都没人玩”这么一说,

李浩阳也不急了,“也对,你在看什么书,再有没小说让我看看。”他知道李书栋爱看书,书也多,小学就经常带书去学校,他爸李兴国也经常买书给他,好像他舅舅也经常给他拿各种书。

“桌上有有漫画《爆笑校园》《豌豆笑传》,小说《斗罗大陆》全套,但是《爆笑校园》不全,缺着呢,你就看《斗罗大陆》吧”

“那你给我取一下《斗罗大陆》呗,我看看好看不?”

“李浩阳,你脸好大啊,自己取”

李浩阳:“哥,栋哥啊,我够不到啊!”

“那你下床去取啊,别打扰我看书。”

“哎,真的是书呆子啊!”李浩阳自己取了小说来看,李书栋听到了也不生气,也不恼的。

结果,李书栋下午五点叫李浩阳打篮球,要不是李书栋威胁李浩阳说:“快走,你才是书呆子,要不然不借你看了。”

两个人这才去了广场打篮球。这个暑假对于李书栋而言,那可称得上是乐趣多多的一段时光。

先且不提小镇上的那个广场,那可是之前他极为青睐的打篮球的好地方啊。暑假期间,他就像一只眷恋着花丛的小蜜蜂一样,频频往那儿奔去。

他去广场的时候总是脚步轻快,那模样就像是去赶赴一场极为盛大的欢乐聚会。脸上洋溢着一种单纯而又热切的期待,那双眼眸里都闪烁着明亮的光。

在去往广场的路途之中,有一个必经之处,那便是石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就在某一回途经这学校门口之时,也不知道他脑袋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多么新奇的想法,就仿佛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驱使着他。

他像是在心底默默给自己打气一般,那副神态活像即将去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和李浩阳居然就这么一鼓作气地翻门进入了这所学校。要知道,这学校里面也是有着一片篮球场的呢。

自从那次充满“冒险”的行动之后,他们就宛如发现了神秘而又诱人的新大陆似的。每次要去打球的时候,李书栋总是眼睛亮晶晶地望着那所学校的方向,仿佛那里有什么稀世珍宝在等着他。

他走路的时候都带着一种急切,时不时还张望两下周围,生怕被人发现自己的企图。

他压低声音对李浩阳说:“嘿,今天咱们还是去学校里打球吧,广场现在感觉都没啥吸引力了。”

就这样,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偷偷翻门进到学校里打球。后来他们也叫上小学同学黄晓晨几人一块去初中。

每次翻门的时候,李书栋先是小心翼翼地靠近校门,眼神中带着些紧张又有些兴奋,他的双手紧紧地抓着门栏,哼哧哼哧地用力往上攀爬,待翻过去后又敏捷地落地站稳,然后拍拍手上的灰尘,小跑进篮球场,嘴角还不自觉地带着得意的笑呢。

当然,这个暑假李书东也不全是在外面玩耍。他还帮着爷爷奶奶做了件大事呢,爸爸回来和大伯商量翻修一下老房子。

爷爷奶奶住的院子和房屋有些破旧了,把旧的五间房屋重新盖了一下,其实李书栋家里房屋也算多的了,足足有八间房。

李建国没结婚前有朝东五间房,爷爷奶奶住一间,最左边一间放小麦玉米农具,最右边一间当做厨房,两间合为一大间房做客厅,放着衣柜,桌子,沙发,缝纫机,自行车,以及支起来的一张床,李建国读书放假回来就睡在床上,五间也够了。

1998年李兴国结婚时朝南也盖了三间房,两间合成大房作为婚房,一间作为卧室。

李书栋就帮爷爷奶奶把那五间房拆了重新盖了一遍,说是帮忙,其实也没干什么,也就帮爷爷买个钉子绳子油漆之类的,帮奶奶烧水买菜择菜啥的。

当然,李书栋也是经常“中饱私囊”,因为爷爷奶奶经常买东西给的钱多,买菜剩的零钱,奶奶也是让他自己拿着。

李书栋这些钱也没有乱花,除了有时买根冰棍,雪糕,剩的钱都放在了自己的“保险箱”里。

同时,这次翻盖经过李兴国的精心规划,还特地给李书东腾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房间,不用再睡在爸爸妈妈的卧室里了。

虽然说自从小学三年级母亲林秀华为了给在隔壁镇政府工作的父亲做饭,把邮局的工作也调到了隔壁镇,就一个月回来住两三天,过年回来待一周左右,可以说基本也是李书栋一个自己人睡。

但是对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这种感受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床,有自己的桌子,有自己的凳子,有自己的书柜,有自己的衣柜。

他把小学时候的所有课本,还有那些爱不释手的课外书,一股脑地都搬进了这个新房间里。

说起课外书,李书栋除了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去处——二舅林卫国开的废品站。这个废品站对于李书栋来说,就像是一个宝藏库。他不为别的,就守在那个废书废纸堆里,寻找那些他没看过的小说和漫画书。

有时候,他还能找到一些全新的笔记本,这让他感到无比兴奋。这个暑假,李书栋第一次像往常一样来到废品站,但他没有见到二舅林卫国。

起初,他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二舅在好几个镇都有废品站,他可能去了其他地方。然而,当他从爷爷那里得知二舅新开了一家网吧,正在忙网吧事业时,他感到有些惊讶。

李书栋对网吧充满了好奇,他决定去二舅的网吧看看。二舅也在,但是没有给他开电脑,只是让他吧台那个电脑上看,当他走进网吧时,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网吧里坐满了人,大家都在专注地玩着游戏或浏览网页,李书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但他很快就被这种新的环境所吸引。在网吧里,李书栋发现了一些新的乐趣。

他开始尝试玩一些游戏,虽然一开始并不熟练,但他逐渐找到了其中的乐趣。

但是里面“烟雾缭绕””“臭气熏天”,他根本待不住,除非真的无聊叫上李浩阳去转一转。

哪怕盖新房子也不过耗费一个月的时光,李树东大部分时间仍旧花在了玩乐之上。只是他现在的玩法和小学时期相比已有不同。

在小学暑假时,他总是拿着矿泉水瓶,装满水后在瓶盖上扎一个小眼儿,就跟小伙伴们互相喷水嬉戏,或者是跑到树林里去抓知了,在池塘边抓蝌蚪。

李树东心里明白,自己即将升入初中,不能再像小时候那般毫无顾忌地玩耍了。于是,他开始寻找新的乐趣。

暑假的阳光炽热而浓烈,洒在大街小巷。李书栋像往常一样在街头闲逛,忽然一阵热闹声传来,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象棋摊。一张破旧却平整的桌子,两边各放着一个小凳子,棋盘像一个神秘的战场横亘在中央。

四五个人围得水泄不通,观棋的人们表情各异。偶尔会传来大声的争吵,有个头发略白的大爷正红着脸喊:“观棋不语真君子,你一直在旁边叽叽喳喳,什么样子吗!”

另一个年轻人却也不甘示弱:“你这步棋不能那样走,走那里就是死路一条,我还不能说?”

李书栋被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深深吸引,眼睛紧紧盯着棋盘上的棋子,心中涌起一种好奇与探索的冲动,脚步便再也挪不动了。

站在旁边看了好几局,李书栋渐渐看出了一些门道。那些棋子在他眼里不再是毫无头绪地乱走,车要横冲直撞,马走日,象飞田……他开始在心里默默揣摩各种走法。

一开始,他只是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看那些棋手们如何布局,如何在棋盘上调兵遣将。

慢慢地,他开始主动请教一些下棋的基本规则和技巧,在象棋摊摊主和其他棋友的悉心教导下,他逐渐掌握了象棋的走法和策略。回到家后,他在角落里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副满是灰尘的象棋。

棋盘的边角有些磨损,棋子上的字也有些斑驳。李书栋兴奋地跑到爷爷面前,晃着手里的棋子说:“爷爷,爷爷,我学会下象棋了,咱们来下一局呗。”

爷爷本在看电视,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与期待:“好呀,东东。”爷孙俩相对而坐。

书栋双手有些紧张地搓着衣服,先动手摆起棋子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每个棋子,轻轻放在棋盘对应的位置上,这个时候他的心里仿佛有一只小兔子在扑通乱跳,害怕自己出错。

爷爷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摆棋,眼神中带着慈爱。开始下棋了,爷爷让书栋先走。他颤抖着拿起一个兵,向前挪了一步。爷爷则从容下棋,一开局就攻势凌厉。

书栋心里有些发慌,但他想起在棋摊上学到的技巧,努力让自己镇定。他专注地盯着棋盘,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嘴角偶尔憋不住地嘟囔:“爷爷,你这招太厉害了,不过我一定会想办法化解的。”

爷爷只是微笑着,偶尔轻声说:“小东,下棋要冷静,看得远一点。”和爷爷下了几局之后,李书栋感觉自己进步很大。

他又找来了小伙伴李浩阳。他们在村头的大树下铺开棋盘。微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们的棋局奏响背景音乐。李树东好胜地说:“耗子,今天我可是学会了不少新招,你要小心哦。”

李浩阳满不在乎地一笑:“哼,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两人开始下棋,周围吸引了一群小伙伴围观。

棋子与棋盘的碰撞声交织着他们吵闹的争论声,在那暑假的午后,他们沉浸在象棋的乐趣之中,那一方小小的棋盘,仿佛承载了整个热烈的夏天。

除了学习下象棋,李树东还有了新的挑战——学骑自行车,不为别的,就因为李浩然骑着自行车在他面前炫耀。他家有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以往他都只是羡慕地看着大人们熟练地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现在他决心要自己学会骑车。

一开始,他总是掌握不好平衡,没骑两步就会摔倒,但他毫不气馁。

在无数次的摔倒与爬起后,他终于能够骑着自行车平稳地前行一小段距离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他骑车的技术也越来越娴熟。

李书栋刚学会骑自行车的那天,心里像揣了一只扑腾的麻雀,怎么也按捺不住那股兴奋劲儿,怎么都想骑着自行车去很远的地方。

一天,他偷偷推着父亲那辆老旧的“凤凰牌”自行车,溜到了村口的黄土坡上。李浩阳早就坐在他家那辆红色自行车等在那里。

“书栋哥,咱们真要去你姥爷家?”李浩阳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

“当然!我都打听好了,顺着这条路一直骑,就能到王桥村。”李书栋拍了拍车座,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

他刚学会骑车,正是最想显摆的时候。两人一前一后上了车,李书栋骑得歪歪扭扭,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

李浩阳骑在自己的车上,稳稳当当的,看见李书栋骑得自行车,嘴里不停地念叨:“书栋哥,你骑慢点!别摔了!”

骑了没多久,李书栋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路越走越窄,两旁的玉米地越来越高,遮住了远处的山影。风一吹,玉米叶子“沙沙”作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挥舞。

李浩阳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成了蚊子哼哼:“书栋哥,咱们是不是走错了?”

李书栋心里也有些发虚,但他还是强撑着说:“没事,我记得就是这条路。”

就在这时,路边突然窜出一个人影,吓得李书栋猛地一刹车,差点把李浩阳甩出去。

那是个和他们年纪相仿的男孩,穿着一件褪色的蓝背心,手里拎着一根竹竿,正警惕地盯着他们。

“你们是谁啊?来我们村干啥?”男孩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里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李书栋定了定神,从车上跳下来:“我是李书栋,这是我发小李浩阳。我们想去王桥村,我姥爷家在那儿。”

男孩眯了眯眼,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忽然笑了:“王桥村?你们走过了,往回走一段路再右拐,就是王桥村了,这边都林家村了。”

李书栋的脸一下子红了,挠了挠头:“那……你能带我们去吗?”男孩点点头,把竹竿往肩上一扛:“行啊,我叫王一通,正好我也要回家,你两谁载我一下”

最后,还是王一通载着李浩阳,三人重新上路,王一通一边骑着车一边和李书东聊天,才发现李书栋姥爷家和王一通家是邻居,李书栋和王一通小时候还玩过呢,只是后来王一通父母去打工带到外面去上学了,在就没玩过。

三个人一边骑车一边聊天,很快拐弯,走到村口时,李书栋远远就看到了姥爷家的那棵核桃树了。

三个人把车子停到门口,一起推开大门,到院子里,李书栋就喊起来姥姥姥爷。

姥姥好像不在,就姥爷正在写字,从窗户就看见了李书栋,姥爷背着手出来,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书栋,这小子,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咋来的?”

李书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姥爷,我学会骑车了,就想来看看您,我和堂弟两个骑车来的。”

姥爷摸了摸他的头,又看了看王一通和李浩阳:“行,来了就好。都进屋吧,你姥姥刚蒸了馍馍,还热乎着呢。”

三人跟着姥爷进了屋,李浩阳和王一通像是两只小尾巴,紧紧跟在李书栋后面。屋里飘着馍馍的香气,李书栋忽然觉得,这次迷路的冒险,似乎也没那么糟糕。

吃完新馍,几人打算去看姥爷写毛笔字,结果看到姥爷桌子摆着棋盘,又和姥爷下起了象棋。

李书栋几人玩到下午又要去打篮球,走的时侯,看见姥爷写的毛笔字,就开口说:“姥爷,能不能这张毛笔字给我啊,我回去贴到我的书桌那墙上。”

外孙的请求,姥爷自然不能不答应:“这幅还没有写好,我给你,重新写几个字。”

李书栋就等着姥爷写了几幅书法,开心的和姥爷再见,骑着车去打篮球了。

小升初的暑假,李书栋度过了一段相当精彩的时光。

篮球场上常能看到他矫健的身影。他热情似火地追逐着篮球,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投篮,在挥洒汗水中感受团队协作的乐趣,每一次进球都伴随着兴奋的欢呼。

象棋的学习也充实着他的暑假。在象棋摊围观学习后,他自己琢磨棋艺,在楚河汉界的对弈里学会思考和布局,与爷爷的棋局中不断提升棋技。

学骑自行车更是一项难忘的挑战。从最初的摇摇晃晃到后来的骑得平稳顺畅,这个过程充满了跌倒又爬起的坚持。同时他也不忘帮爷爷奶奶干活。在田间帮爷爷除草,在厨房给奶奶打下手。这个暑假,李书栋得到全方位的成长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