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国庆假期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家里又短暂地热闹了两天。

父亲李建国带着党校学习的风尘和一身淡淡的烟味回来了,母亲林秀华也结束了邮局的轮休。

饭桌上多了热乎的烟火气,也多了些琐碎的唠叨。李书栋把镇安杯篮球赛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林秀华立刻放下筷子,眼睛亮了起来:“要去县里比赛了?好事啊栋栋!啥时候?可得好好打,给学校争光!但也得注意安全,听老师的话,别莽撞!”她一连串的叮嘱里,满是朴素的骄傲和关切。

李建国则显得更沉稳些,他夹了一筷子菜,慢慢嚼着,目光落在儿子脚上那双沾了些泥点、但依旧簇新的蓝色361°球鞋上。

“嗯,比赛是好事,锻炼人。但记住爸的话,学习是根,打球是叶,根扎得深,叶子才能长得旺。场上注意保护自己,别硬拼,安全第一。”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李书栋心头,带来一种踏实的提醒。

李书栋用力点头:“爸,妈,我知道。”

十月八号,星期六。清晨的空气带着深秋特有的清冽,吸进肺里,像含了一口薄荷。天空是那种洗过般的、高远的蓝,几缕薄云被朝阳染上淡淡的金边。

李书栋起了个大早,郑重地穿上穿上篮球鞋,弯下腰,将那双蓝色的361°球鞋仔细地绑好鞋带,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仪式感。

鞋底踩在院子的水泥地上,发出熟悉的、令人安心的轻微摩擦声。他背上书包,里面除了课本,还塞了一瓶水和一条干净的毛巾。

骑上自行车,车轮碾过铺着一层薄霜的煤渣路,发出细碎的声响。晨风拂过脸颊,有些刺骨,却吹不散心头的滚烫。

镇安杯!今天,就要踏上真正的赛场了!血液仿佛在血管里加速奔流,带着一种混合了紧张、兴奋和强烈渴望的灼热感。

推开教室门,一股与外面清冷截然不同的、带着隔夜浑浊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教室里早已是喧嚣的海洋,与李书栋内心的澎湃不同,这里弥漫着假期结束的浓浓怨念。

“天啊!数学卷子最后三道大题我瞎蒙的!”

“英语单词抄了五遍,手都要断了!”

“还没睡够啊!感觉刚闭眼就天亮了!”

“七天假跟飞似的!还没缓过神呢!”

抱怨声、哈欠声、书本摔在桌上的“砰砰”声此起彼伏,像一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李书栋穿过这片低气压区域,走到自己座位。

他脸上带着与周围格格不入的、压抑不住的亢奋红晕。

“栋子!这边!”康子的大嗓门从后排传来,他正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往外掏卷子,脸上也是熬夜打游戏的疲惫,但看到李书栋,眼睛也亮了一下。

李书栋放下书包,迅速掏出几份卷子,走到黄晓晨桌前:“晓晨,帮个忙,作业帮我交一下!”

黄晓晨正埋头抄着英语单词,闻言抬起头,看到李书栋一身运动装扮和发亮的眼睛,立刻明白了:“行,放心去吧!加油啊栋子!康子,你的呢?”

“这呢这呢!”康子赶紧把几份卷得不成样子的卷子塞给黄晓晨,“谢啦黄老板了!”

“龚子涛!走啦!”李书栋又朝教室另一角喊了一声。

龚子涛是田径队的,今天也要去县里参赛。他应了一声,抓起一个鼓鼓囊囊的运动包,小跑过来。

三人不再耽搁,匆匆挤出依旧沉浸在“开学综合征”中的教室,把满室的哀怨甩在身后,直奔操场角落的器材室。

器材室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像一群即将出征的战士,空气里弥漫着汗味、橡胶味和一种躁动的期待。

篮球队员大多穿着自己的运动服,三五成群地低声交谈,眼神里跳动着兴奋的火苗。田径队的则穿着钉鞋或跑鞋,在做着简单的拉伸。

李书栋和康子挤到篮球队员那边,一眼就看到队长李博宁和副队长赵强正站在一个打开的纸箱子前。

“来来来,领队服了!都排好队!”赵强扯着嗓子喊,手里拿着一份名单。

箱子里是叠放整齐的崭新球衣,红白相间,鲜艳夺目。

胸前印着“合水初中”四个醒目的蓝色大字,背后是醒目的号码。李书栋的心跳又快了几分。他挤到前面,看着李博宁拿出一件件球衣分发。

“康子,12号!”

“谢啦队长!”康子接过球衣,迫不及待地抖开,在自己身上比划着,“嘿!帅不帅?”

“李书栋,15号!”李博宁的声音传来。

“到!”李书栋几乎是抢上前一步,双手接过那件还带着新布料特有气味的球衣。

红白交织的颜色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胸前“合水初中”四个字沉甸甸的,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他紧紧攥着球衣,指关节都有些发白,感受着化纤面料略硬的触感,仿佛已经听到了球场上震耳欲聋的呐喊。

“都别傻乐了!”赵老师洪亮的声音响起,他穿着合身的运动服,脖子上挂着哨子,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大步流星地走过来,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群兴奋的少年。

“拿到衣服的,赶紧去里面更衣室换上!动作麻利点!记住,球服穿里面,外面套上校服外套!我们是代表学校出去比赛的,形象!精气神!都给我支棱起来!”

人群立刻动了起来。李书栋和康子跟着人流涌进旁边狭小、散发着霉味和旧皮革味的更衣室。

大家互相推挤着,手忙脚乱地脱下外套和里面的衣服,换上崭新的红白战袍。布料摩擦的窸窣声、拉链的声响、互相帮忙拉扯衣服的嬉笑声混杂在一起。

李书栋小心翼翼地套上15号球衣,冰凉的布料贴上温热的皮肤,带来一阵轻微的颤栗。

他把校服外套拉链拉到顶,遮住了里面鲜艳的球衣,但那份崭新的触感和肩头沉甸甸的“合水初中”,却像烙印一样刻在心里。

换好衣服出来,队伍已经在器材室门口的空地上列队站好。

红白相间的身影在深秋灰蒙蒙的背景中,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赵老师背着手,神情严肃地站在队伍前面,目光如炬,检阅着他的士兵。

脚步声由远及近,校长身影出现在操场边,旁边跟着教导主任。校长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走到队伍前。

“同学们!”校长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在安静的操场上回荡,“今天,是我们合水初中出征镇安杯的日子!看到你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我很高兴!篮球,田径,都是力量的角逐,意志的比拼!你们代表的不只是你们个人,更是我们合水初中一千多名师生的荣誉和期盼!”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紧张的脸庞,在李书栋脸上也停留了一瞬。

“我知道,训练很苦,汗水流了很多。但今天,就是检验你们付出的时候!上了赛场,就要拿出合水初中的拼劲!不抛弃,不放弃!尊重对手,服从裁判,打出风格,赛出水平!为校争光!有没有信心?”

“有——!”几十个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冲破云霄,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

李书栋也用力喊了出来,胸腔震动,热血沸腾。校长的讲话,像一针强心剂,将那份期待和紧张推向了顶点。

“好!出发!”校长大手一挥。

两辆略显破旧、车身漆着“镇安县客运公司”字样的大巴车,喘着粗气停在了校门口。

体育组的几位老师迅速组织大家有序上车。李书栋、康子和篮球队员们挤在一辆车上。

车厢里弥漫着汽油味、新球衣的化纤味和少年人身上蓬勃的荷尔蒙气息。

大家兴奋地低声交谈着,讨论着可能的对手,猜测着比赛的激烈程度。

李书栋靠窗坐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校服拉链下掩盖的球衣号码,目光投向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村庄。

车轮碾过不平的路面,车身颠簸着,他的心也跟着起起伏伏,一半是火焰般的渴望,一半是冰水般的忐忑。

那双蓝色的球鞋,被他紧紧并拢踩在车厢地板上,鞋底纹路传递着一种细微的、踏实的触感。

一个多小时后,大巴车驶入了略显喧嚣的县城。穿过几条街道,眼前豁然开朗。县体育馆那略显陈旧、但规模不小的建筑出现在视野里。

巨大的穹顶在阳光下显得有些灰扑扑的,周围已经停了不少同样载着学生的大巴车和面包车。

穿着各式各样校服的学生像溪流一样从各个方向汇聚而来,空气中充满了嗡嗡的议论声、教练的呼喊声和此起彼伏的哨音。

“到了!下车!篮球的跟我走!田径的去东边足球场找张老师!”赵老师率先跳下车,大声指挥着。

李书栋跟着队伍下了车,双脚再次踏上坚实的土地。县体育馆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塑胶跑道在阳光下蒸腾出的微刺鼻气味、混合着汗味、尘土味和一种大型活动特有的喧嚣感。

巨大的空间里人声鼎沸,穿着不同颜色校服的学生们像一块块移动的色块。合水初中的位置被安排在靠近北侧看台的一片区域。

几张简陋的长条桌拼在一起,上面铺着红布,写着“合水初中”的牌子立在上面。赵老师招呼大家把带来的水和背包集中放在桌子下面。

时间指向八点半。距离九点的开幕式还有半个小时。队员们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好奇地东张西望,打量着其他学校的队伍,评估着潜在对手的身高和块头。

李书栋的目光则被场地中央那块巨大的记分牌吸引,红彤彤的数字此刻还沉寂着,但很快,它们就将记录下汗水与荣耀的瞬间。

“都别傻坐着,起来活动活动,保持身体热度!”赵老师拍着手,“李博宁,赵强,带大家做做拉伸!注意别受伤!”

队员们纷纷起身,在狭窄的空地上开始慢跑、压腿、活动关节。李书栋也认真地做着拉伸,感受着肌肉的拉伸和心跳的加速。每一次深呼吸,都吸入体育馆那混合着复杂气味的空气,仿佛在提前适应战场的氛围。

九点整,高音喇叭里响起雄壮的运动员进行曲。开幕式开始了。冗长的领导讲话、裁判员代表宣誓、运动员代表宣誓……流程庄重而漫长。

看台上坐满了各校的学生和部分老师家长,掌声时起时伏。李书栋坐在小马扎上,腰背挺得笔直,目光紧紧追随着主席台,耳朵里听着那些鼓舞人心却又略显空洞的套话,心思却早已飘向了即将到来的战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阳光透过体育馆高处的窗户斜射下来,在水泥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光斑。

十一点多,开幕式终于结束。巨大的声浪再次席卷体育馆。各队教练立刻召集自己的队员,进行最后的战术布置和动员。

“篮球的,都过来!”赵老师的声音穿透嘈杂,把合水初中的篮球队员们聚拢到桌子旁。他的表情异常严肃,手里拿着分组表和赛程安排。

“都听好了!十二个队,分四个组,我们是C组。同组的有安水初中、还有青石坳初中。”赵老师用手指重重地点着赛程表,“安水初中,去年第五!青石坳,实力弱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目标是小组出线,进前三,明白吗?”

“明白!”队员们齐声回答,声音里多了几分凝重。

“我们的第一场,下午两点半,对手是青石坳初中!这是必须拿下的开门红!”赵老师目光扫过众人。

“首发:李博宁、赵强、王海、张磊、陈锋!替补随时待命,听我指令!李书栋、康子,你俩都在替补名单里,给我打起精神来,随时准备上场!”

李书栋的心猛地一跳,像被重锤敲击了一下!替补名单!他的名字被喊到了!这意味着,他真的有上场的机会!

不再是坐在冷板凳上纯粹的看客!一股巨大的热流瞬间冲上头顶,让他的脸颊发烫,手心也微微冒汗。他用力地点点头,声音有些发紧:“是,老师!”

康子也兴奋地握紧了拳头。

“下午的比赛,篮球在馆内主场地,田径在馆外的足球场和跑道。”赵老师继续安排。

“现在解散!自由活动,可以去看别的队比赛,也可以休息调整。记住!十二点体育馆东侧领盒饭!两点前必须回到这里集合!不准乱跑,不准惹事!”

队伍解散了。赵老师对李博宁使了个眼色:“博宁,赵强,你俩跟我来。带大家去看看A组镇安初中和B组安水初中的比赛,提前摸摸底,感受一下强队的节奏!”

李书栋、康子和其他几个替补队员立刻跟了上去。他们穿过喧闹的人群,来到体育馆主场地边的观众席。

A组的比赛已经开始,对阵双方正是上届季军镇安初中和另一所实力不俗的中学。

比赛强度远超平时训练!水泥地面上,鞋底摩擦发出刺耳的“叽唷”声,像金属刮擦。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密集而沉重,每一次都像敲在人心上。

镇安初中的队员身材普遍高大,动作迅猛,配合默契。一个穿着10号球衣的高个子后卫,速度快得像一阵风,连续变向过人如入无人之境,一个急停跳投,“唰”!篮球空心入网!

“好快!”康子忍不住低呼。

“看他们的挡拆!”李博宁指着场上,眉头紧锁。镇安中锋一个扎实的掩护,10号后卫利用掩护瞬间摆脱防守,杀入内线,吸引包夹后一个不看人传球,精准地送到溜底线的队友手中,轻松上篮得分。

“配合太流畅了…”赵强也看得脸色凝重。

防守端,镇安初中的区域联防轮转极快,压迫性十足,逼得对手频频失误。身体对抗激烈,每一次卡位、争抢篮板都伴随着沉闷的肌肉碰撞声和低沉的嘶吼。

李书栋坐在看台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场内,身体无意识地微微前倾,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镇安队员每一次流畅的配合、每一个精准的投篮、每一次强硬的防守,都像重锤一样砸在他的认知里。

原来真正的比赛是这样的!节奏如此之快,对抗如此激烈!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球衣下的手臂,感觉自己的肌肉似乎还不够坚硬。

他脚上的蓝色球鞋无意识地在地面上蹭着,仿佛在模拟着场上的急停变向。

接着,他们又去看了B组安宁初中的比赛。安水的风格与镇安不同,他们更依赖内线的高度和力量。

一个身高接近一米九、壮得像小牛犊的中锋在篮下翻江倒海,强打、勾手、抢篮板,几乎统治了三秒区。外线球员则伺机投三分,命中率颇高。

“那个大个子…不好对付啊。”李博宁看着安水的15号中锋,语气沉重。

李书栋看着那个在篮下予取予求的身影,再看看自己相对单薄的身板,心头沉甸甸的。

镇安的快如闪电,安宁的稳如磐石,都像两座大山压在心头。但他心底深处,那团渴望战斗的火焰,却在见识了真正的强敌后,燃烧得更加炽烈!

午饭是简单的盒饭,两荤两素。队员们围坐在一起,默默地吃着,气氛有些压抑。见识了强队的实力,再想到下午自己即将登场,压力像无形的石头压在每个人心头。

赵老师看出来了,他扒拉完最后一口饭,抹了抹嘴,声音洪亮:“都耷拉着脑袋干啥?还没打呢就怂了?镇安安水是强,但那是后面的事!下午我们的对手是青石坳!先给我把眼前啃下来!打出我们的气势来!别忘了早上校长的话!为校争光!”

“是!”队员们被激起了斗志,纷纷应和,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

下午两点,合水初中的队员们提前回到了集合点。大家脱掉了校服外套,露出了里面鲜艳的红白战袍。

赵老师再次强调了战术要点:以李博宁为进攻核心,赵强组织,多打快攻,防守要积极,注意保护篮板。

“李书栋、康子、刘明、孙伟,你们四个替补,随时听我招呼!”赵老师的目光扫过李书栋。

“上场了别慌,就按平时练的打!防守给我拼!进攻跑位要坚决!”

时间一分一秒逼近两点半。主裁判的哨音尖锐地响起:“C组第一场,合水初中对青石坳初中,双方队员入场!”

李博宁深吸一口气,用力拍了拍手:“兄弟们!上!”

“合水!加油!合水!必胜!”队员们围成一圈,手臂搭在一起,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然后转身,踏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片被聚光灯(虽然只是体育馆普通的顶灯)聚焦的水泥战场。红白的身影汇入场地,像一团投入油锅的火苗。

李书栋和其他替补队员坐在场边的长条凳上。他的位置正对着本方篮筐。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地擂动,手心冰凉一片,全是汗。他下意识地用指甲抠着长凳边缘粗糙的木刺,眼睛死死盯着场内跳动的橙色篮球和那些奔跑的身影。

每一次哨响,每一次身体碰撞,都让他的神经猛地绷紧。他看到了李博宁开场就利用身高优势强打内线得手,看到了赵强机敏的抢断快攻一条龙上篮,看到了对手青石坳队员脸上逐渐显露的慌乱和沮丧。

记分牌上,代表合水初中的红色数字像装了马达一样飞快地跳动:4:0,8:2,12:4……

优势在扩大!看台上合水初中自发跟来的几十个学生组成的啦啦队开始有节奏地呐喊:“合水!加油!李博宁!加油!”声浪不大,却像鼓点一样敲在李书栋心上。

第一节比赛进行到还剩三分钟。比分18:6。合水初中牢牢掌控着局面。青石坳叫了暂停。

赵老师把队员们叫到场边,快速布置着:“打得不错!保持住!博宁,内线继续施压!赵强,控制节奏,别太急!防守别松!”他的目光扫过替补席。

“李书栋!准备上!换下王海!上去打三号位!你的任务,盯死对方那个穿7号的!他速度快,喜欢溜底线!跟紧他!进攻端多跑动,有机会就大胆投!别犹豫!康子,你也准备活动开!”

“李书栋!”三个字如同惊雷,在李书栋耳边炸响!

来了!真的来了!

他猛地从长凳上弹了起来,动作快得带起一阵风,差点把旁边的康子撞倒。血液瞬间涌上头顶,耳朵里嗡嗡作响,周围所有的喧嚣——裁判的哨音、篮球的撞击、观众的呐喊、队友的喘息——仿佛一瞬间被拉远,模糊成一片混沌的背景音。

只有自己胸腔里那颗疯狂跳动的心脏,“咚咚咚”的巨响,清晰得如同战鼓擂在耳边!一股巨大的、混合着狂喜和恐慌的电流瞬间窜遍全身,让他指尖都在微微发麻,膝盖甚至有些发软。

“到…到!”他下意识地大声应道,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带着明显的颤抖。他几乎是同手同脚地冲到赵老师面前,感觉自己的脸烫得能煎鸡蛋。

赵老师没多说什么,只是用力拍了一下他的后背,那力道沉实,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和催促:“别愣着!上!记住你的位置!盯死7号!跑起来!”

场边技术台的换人提示音刺耳地响起。李博宁跑过来,和他重重击了一下掌,汗水甩到李书栋手臂上,滚烫! “栋子!看你的了!防住那小子!”

李书栋深吸一口气,那带着汗味、尘土味和塑胶味的空气涌入肺腑,像一股强心剂。

他猛地甩了甩头,仿佛要把所有的紧张和杂念都甩出去,然后一步踏上了那片光洁却冰冷的水泥场地!

脚上的蓝色361°球鞋第一次真正踏上了比赛的木地板。

鞋底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发出了一声异常清晰、甚至有些刺耳的“叽唷——!”摩擦声!这声音在喧嚣的球场上本微不足道,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李书栋混沌的感知!这是他战靴的第一次鸣响!是他踏上战场的号角!

身体仿佛被这声音激活了!一股奇异的力量从脚底升起,瞬间贯通全身,驱散了那短暂的僵硬和恐慌。

他迅速找到了那个穿着青石坳深蓝色7号球衣的身影——一个身材不高、但眼神灵活、脚下频率很快的小个子。

对方7号也注意到了这个刚换上来的、眼神带着一丝生涩却异常专注的15号。他嘴角似乎撇了一下,带着点不屑,随即一个灵巧的反跑,试图摆脱。

“跟住他!”场边传来赵老师炸雷般的吼声。

李书栋瞳孔一缩,几乎在7号启动的同时,脚下猛地蹬地!新球鞋的鞋底纹路深深咬合地面,提供了强大的抓地力!他像一张被瞬间拉满的弓,“噌”地一下横移过去,死死卡在了7号的行进路线上!肩膀不可避免地撞在一起,发出沉闷的“砰”一声!

7号被撞得一个趔趄,冲击力也传到了李书栋身上,但他下盘扎得很稳,只是上身晃了晃,脚下那双蓝色的战靴像钉在了地板上,纹丝不动!

第一次身体对抗,他没吃亏!一股微小的信心油然而生!

“好防守!”场边传来康子兴奋的怪叫。

青石坳的进攻被阻,球在外线传导。李书栋像一块牛皮糖,紧紧贴着7号,手臂张开,干扰着他的接球路线。

他的呼吸有些急促,但眼神锐利,全神贯注。7号几次试图利用掩护摆脱,都被李书栋提前判断,利用脚步和身体死死缠住。他不再去想场边的目光,不再去想比分,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跟住他!不让他接球!不让他舒服!

合水初中成功防下了这次进攻。赵强抢到篮板,一个精准的长传找到快下的李博宁。李博宁像一辆重型坦克,顶着回防的对手,强行上篮得分!20:6!

“回防!快回防!”李博宁进球后没有庆祝,立刻拍手大吼。

李书栋迅速转身,埋头向本方半场狂奔。奔跑中,他感觉自己的心跳依旧很快,但节奏似乎开始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奔跑。

汗水顺着鬓角流下,滴落在水泥地上,瞬间洇开一个小小的深色圆点。他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目光再次锁定了那个深蓝色的7号。

第二节开始,李书栋继续留在场上。他渐渐适应了比赛的节奏和强度。防守端,他几乎成了7号的影子,利用自己的身高臂展和那双蓝色球鞋带来的敏捷移动,让对方的小快灵优势大打折扣。7号脸上开始出现烦躁的表情。

进攻端,李书栋牢记自己的角色——三号位,侧翼的穿插和接应点。

他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手足无措地站在底角,而是开始积极地空切、反跑,利用李博宁在内线的牵制力,寻找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一次合水的阵地进攻,李博宁在低位吸引了对方中锋和一名前锋的包夹。球传到弧顶的赵强手里。

赵强做了一个突破的假动作,突然手腕一抖,一个快速的击地传球,像手术刀般精准地塞向了从底线空切进来的李书栋!

球到!人到!

李书栋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大脑!他稳稳地接住了那个带着旋转、力道恰到好处的传球!

就在他接球的瞬间,眼角余光瞥到那个被他纠缠了半天的7号,正凶狠地扑过来补防!对方的手臂已经高高扬起,试图封盖!

电光火石之间,李书栋没有丝毫犹豫!他没有像平时训练那样习惯性地调整脚步,而是在接球的同时,借着冲势,双脚用力一蹬地!

脚下的蓝色球鞋再次发出“叽唷”一声有力的摩擦!身体如同压缩到极致的弹簧,猛地向上拔起!他跳得不高,但时机抓得极准!

在7号的手掌即将封到脸上的瞬间,李书栋右手托着篮球,手腕柔和地向前上方一拨!一个标准的、朴实无华的小抛投!

橘黄色的篮球,带着一丝微小的后旋,越过7号奋力伸出的指尖,划出一道低平的弧线,朝着篮筐飞去!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被拉长了。

李书栋落地,身体因为前冲的惯性微微前倾,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颗旋转的篮球。他听到了自己粗重的喘息,听到了场边康子扯破喉咙的尖叫:“进了——我东哥!”听到了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动的巨响!

篮球在空中飞行,似乎只有零点几秒,却像一个世纪般漫长。它越过了最高点,开始下坠,带着一种宿命般的轨迹,朝着那小小的篮筐飞去。

“唰——!”

一声清脆得如同天籁般的声响,清晰地穿透了球场的喧嚣!

空心入网!

球穿过篮网,轻快地落在地板上,弹跳着。

“好球——!!!”

“15号!漂亮!”

场边合水初中的替补席瞬间炸开了锅!康子第一个蹦了起来,挥舞着毛巾,脸涨得通红。

其他队员也激动地鼓掌叫好。看台上那几十个合水学生组成的啦啦队更是爆发出热烈的欢呼:“15号!好样的!李书栋!牛逼!”(虽然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记分牌上,红色的数字跳动了一下:22:6!

李书栋还保持着投篮后的姿势,微微前倾着身体。

直到那声清脆的“唰”和随之而来的欢呼声浪冲入耳膜,他才猛地回过神来!进了?!我投进了?!在正式比赛里!为合水初中得分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巨大的狂喜像汹涌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的四肢百骸!那感觉比拿到新球鞋更炽热,比在废品站发现四大名著更震撼!是汗水浇灌出的花朵骤然绽放的芬芳!是无数次枯燥训练后终于得到回响的证明!

他猛地转过身,脸上再也抑制不住地绽放出巨大的、灿烂到有些傻气的笑容!他下意识地挥了一下拳头,动作不大,却充满了力量!

他看到了朝他冲过来击掌庆祝的李博宁和赵强,看到了场边赵老师赞许地点头,看到了康子激动得手舞足蹈!

“好小子!干得漂亮!”李博宁用力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力道沉得让他一个趔趄。

“传得好!”李书栋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这个进球,像一剂强心针,不仅打在了李书栋身上,也彻底点燃了合水初中的士气。随后的比赛,李书栋越打越放松,越打越自信。

康子也换上来了,但是李书栋在依旧防守端依旧兢兢业业地锁死对方的7号,进攻端则更加积极地跑位、空切,甚至还在一次快攻中接康子的传球,完成了一次轻松的上篮。

最终,终场哨声响起时,比分定格在58:32。合水初中大胜青石坳,取得了镇安杯的开门红!

李博宁一人狂砍28分,是当之无愧的功臣。但李书栋的名字,也第一次被记在了技术统计表上:上场15分钟,7投4中,罚球2中2,拿下12分!还有3个篮板和一次抢断!

当队员们互相击掌、拥抱庆祝时,李书栋低头看着自己球衣上那个醒目的“15”号,又低头看了看脚上那双沾满了灰尘、在激烈对抗中留下了几道新鲜擦痕的蓝色361°球鞋。

汗水浸透了球衣,黏糊糊地贴在身上,肌肉也传来阵阵酸痛。但心里,却像被点燃了一团永不熄灭的火!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成就感,一种融入团队的归属感,一种通过努力赢得认可的、无比真实的快乐!

“栋子!行啊你!首秀就12分!深藏不露啊!”康子兴奋地勾住他的脖子,汗津津的脑袋蹭过来。

“运气,运气。”李书栋笑着,嘴上谦虚,但眼里的光芒却藏不住。

“什么运气!那是实力!”李博宁不知什么时候也从老师那边过来,笑着递给他一瓶水,“打得真不错!”

集合,收拾东西。赵老师脸上也带着满意的笑容:“打得不错!开门红!博宁打得好!书栋今天表现也很亮眼!替补上来就敢打敢拼,抓住机会得分,防守也很积极!大家都要保持这股劲头!明天下午第二场,对手更强!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队员们齐声应诺,声音洪亮,充满了胜利后的昂扬。

再次坐上返回合水镇的大巴车时,天色已经擦黑。车厢里比来时更加喧闹,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少年人不知疲倦的精力。

大家兴奋地讨论着比赛的细节,回味着精彩的进球,开着彼此的玩笑。

李书栋靠在有些冰凉的椅背上,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被暮色笼罩的田野和村庄。路灯一盏盏亮起,像散落在黑色绒布上的珍珠。

身体疲惫得像散了架,脚上的新球鞋也沾满了灰尘和汗渍,边缘甚至蹭上了几道难以去除的水泥灰印。但他心里却异常充实、温暖而平静。

车轮碾过道路,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放着下午的片段:第一次踏上赛场的紧张,被呼唤名字时的悸动,蓝色球鞋踏在地板上的第一声鸣响,死死缠住对手7号的专注,接到传球时指尖的触感,高高跃起抛出篮球那一瞬间的决绝,篮球空心入网时那声清脆的“唰”,还有队友们击掌时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

这一切,都如此真实,如此滚烫。

他轻轻摩挲着球衣上那个“15”号,感受着布料下自己依旧有些发烫的皮肤。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一个满足的弧度。

明天,还有战斗。但此刻,这辆颠簸着驶向小镇的大巴车,载着少年和他初尝胜利滋味的梦,正稳稳地行驶在归家的路上。水泥地上的第一声战歌,已经嘹亮地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