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老猎人往地上一指:“瞅瞅这脚印!”

(重点来了!) 仓颉眼睛“刷”一下亮了!他“四目”一扫,顿时醍醐灌顶:

“对啊!一个脚印就能代表一种野兽……那我为啥不能用一种特殊的符号,来代表我管的牲口和粮食呢?”

灵感,就这么炸了!

仓颉跟打了鸡血一样,撒腿就跑回家,立马关起门来“闭关修炼”。

他开始“上穷碧落下黄泉”:

仰观奎星环曲走势:看星星运行的轨迹,找灵感。

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手掌指纹:从自然界的一切形状里“偷师学艺”。

他把看到的、想到的,都画成简单的图画,一个图画就代表一个东西。

圆圆的太阳,就画个“○”(日)。

弯弯的月亮,就画个“月”。

波光粼粼的河流,就画条“氵”(后来演变成“河”)。

那个让他开窍的野兽脚印,也成了创造符号的起点。

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

仓颉不光画,还琢磨出了更高级的玩法,叫“六书”:

指事:比如“上”和“下”,一看就明白。

象形:就是画东西,像“日”、“月”。

形声:一半表意,一半表音,比如“江”、“河”。

会意:把两个意思合起来,比如“止”和“戈”合起来是“武”,“人”和“言”合起来是“信”。

转注:意思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释,比如“老”和“考”。

假借:比如本来没有“令”这个字,就借个发音相近的字来用。

就这么“呕心沥血数十载”,仓颉把流传在民间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符号,还有自己新创的图形,全都搜集起来,整理、规范,搞成了一套整齐划一、有鼻子有眼的系统化象形文字!

字,终于成了!

结果咋样?

“天雨粟,鬼夜哭”啊!

老天爷高兴坏了,觉得这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事,下了一场金灿灿的谷子雨!

可地底下的鬼怪们却吓疯了,哭爹喊娘,鬼哭狼嚎,因为从此以后,人类有了文字,变得更聪明、更强大,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连神龙都吓得躲起来了!

仓颉造字成功,举国欢腾,黄帝大喜,封他为“造字圣人”!

可就在万众敬仰的时候,没人注意到,站在荣耀之巅的仓颉,那“四目”中,除了智慧的光芒,似乎还闪过一丝……难以名状的野心?

文字,是神器,还是……野心的起点?

咱们下章接着扒!

【第三章:权臣疑云与内心暗涌】

仓颉造字成功,那叫一个封神!

黄帝把他当宝贝供着,满朝文武都得给他面子。民间更是把他吹上了天,“造字圣人”、“文字鼻祖”的帽子一顶接一顶。

可越是站在山顶,仓颉那颗“四目”看世界的心,就越发不安分起来。

他开始琢磨了:

“我凭啥只能是个史官?”

“我这‘龙颜四目’,这通天的智慧,难道就只是为了给黄帝记个账、管个牲口?”

“这满朝文武,谁又能真正看懂我这‘四目’里藏着的东西?”

他看着黄帝,那个高高在上的身影,心里的念头越来越危险。

“天雨粟,鬼夜哭”——这异象,与其说是上天嘉奖,不如说是对他内心野心的一种启示?连鬼神都怕了,这力量,这文字,难道不正是他号令天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