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有老臣开始嘀咕了:
“一个史官,功劳再大,也不能功高盖主啊!”
“那‘四目’看着就渗人,谁知道他心里想啥?”
“文字这东西,要是被有心人利用……哼!”
黄帝虽然表面器重,但眼神里也多了几分审视。他开始怀疑,这个“生而神圣”的仓颉,究竟是帝国的瑰宝,还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危机,悄悄降临。
仓颉感受到了。他那颗被荣耀冲昏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
“树大招风”,他不是不懂。但他更清楚,文字的力量,已经让他无法再回头。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眼神愈发深邃,那“四目”仿佛能看穿每个人的心思。
他开始暗中观察,谁在看他不顺眼,谁又可能成为他未来路上的绊脚石。
史官的身份,是他的保护色,还是……他帝王野心的起点?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造字圣人”会安分守己一辈子时,关于仓颉的另一个惊天秘闻,悄悄流传开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四章:受洛书,登帝位】
(画面/文字风格切换:从史官线的宫廷风,转为帝王线的洪荒史诗风)
就在史官线的仓颉,因“四目”和功高盖主,在朝堂上暗流涌动时……
另一个世界的时钟,早已拨向了帝王纪元!
这边,史官仓颉刚造完字;那边,帝王仓颉已经登基好多年了!
啥?你说啥?帝王?仓颉?
没错!你以为的“造字圣人”,在另一些更古老的典籍里(比如《河图玉版》),压根就不是啥史官,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皇帝!
名号:仓帝!
都城:阳武!
元年:甲辰年(公元前4637年)!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河图玉版》白纸黑字写着:
“仓颉为帝南巡,蹬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啥意思?
就是说,这位仓帝,当了皇帝之后,很威风地开始南巡自己的江山!
他登上了一座叫阳虚山的神山,然后一路顺着洛水往下走,来到了一个叫洛汭(luò ruì)的神圣交汇点(就是洛水汇入黄河的地方)。
就在那儿,神迹出现了!
一只巨大的灵龟,背负着神秘的图文(就是传说中的“洛书”),从水中缓缓游来,献到了仓帝面前!
洛书啊!那可是和“河图”并列的,只有真命天子才能得到的帝王之书!上面记录着宇宙的奥秘、治国的道法、王朝的兴亡!
得了洛书,等于得了天命!
这下证据确凿了!仓颉(或者说,这位叫仓颉的帝王)登基为帝,那是天命所归!
他不仅得了洛书,还大笔一挥,定都阳武,开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在位多久?
史书(《汉书古今人表疏证》等)记载得清清楚楚:执政四十二年!从甲辰年(前4637)一直到乙酉年(前4596),兢兢业业当了四十多年皇帝,最后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葬在了利乡。
等等!
一个在黄帝手下当史官的仓颉,一个在阳武称帝四十多年的仓颉。
他们……是同一个人?
还是说,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仓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