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刚过,社区幼儿园的李老师踩着自行车来了,车筐里装着个大布袋,上面印着 “阳光幼儿园” 五个字。“沈师傅,我们园要搞‘啤酒节亲子活动’,” 她擦着汗笑,“想给二十个小朋友剪‘迷你啤酒头’,就是头顶留个小揪揪,像啤酒泡那样翘起来。”
沈砚立刻召集大家开 “紧急会”。王师傅蹲在地上画草图:“揪揪得留 1.5 厘米,太长容易散,太短不像泡。” 他用手指在自己头上比划,“周围推短,但不能推光,留 3 毫米的茬,像啤酒杯的边。” 小美掏出画本添了几笔:“给揪揪扎个小蝴蝶结,像泡上漂的桂花!” 张婶突然想起什么:“我带了卡通围布,上面印着小熊啤酒杯,小孩肯定喜欢。”
八点整,幼儿园的小朋友排着队来了,像一群摇摇晃晃的小鸭子。最前面的小胖墩攥着个啤酒瓶形状的玩具,奶声奶气地喊:“我要最大的啤酒泡!” 王师傅笑着抱起他:“给你留个像气球的揪揪,保证最大。” 他特意换了把圆头剪,剪刃圆得像颗鹅卵石,“这把剪子不会夹头发,比你奶奶的毛线剪安全。”
剪到一半,小胖墩突然哭了 —— 原来他看见老刘举着相机,以为要打针。小美赶紧掏出个麦芽糖,捏成啤酒杯的形状:“乖,吃完糖就变‘啤酒小超人’。” 她边哄边给揪揪扎蝴蝶结,粉色的丝带在头顶晃呀晃,小胖墩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破涕为笑:“我是超人!”
其他小朋友一看有糖吃,都乖乖坐好。穿背带裤的小女孩要 “带星星的啤酒泡”,小美就用银粉给她的揪揪撒了点闪粉;戴眼镜的小男孩怕痒,王师傅剪的时候就给她讲 “推子机器人” 的故事:“这机器人会唱歌,专给勇敢的小孩剪头发……” 张婶在旁边给每个小朋友发小饼干,饼干上印着剪刀图案,“吃完饼干,头发长得更快。”
九点半,最后一个小朋友剪完了。二十个 “迷你啤酒头” 排在一起,头顶的小揪揪像一朵朵炸开的啤酒泡,蝴蝶结在晨光里飘成一片彩色的云。李老师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比我想象的还好看!下午亲子活动肯定最抢眼。” 她从布袋里掏出面锦旗,上面绣着 “剪出童趣,温暖童心”,字旁边画着个举着剪刀的小人,笑得露出两颗大门牙。沈砚接过锦旗时,指尖有点抖。这是联盟收到的第一面锦旗,他小心地把它挂在房车最显眼的地方,正好在 “联盟智慧树” 旁边。小林突然指着锦旗笑:“上面的小人像沈师傅!” 大家凑近一看,还真像 —— 圆圆的脸,眯着眼睛笑,连耳后别着的麦芽杆都画出来了。
十点半,广场突然热闹起来 —— 幼儿园的家长们带着孩子来 “返工”,说 “小孩看见新发型,非要爸妈也剪同款”。穿碎花裙的妈妈要 “啤酒花妈妈头”,在头顶编个麻花辫,发尾留两缕卷卷的碎发,像啤酒花的须;戴眼镜的爸爸要 “麦芽爸爸头”,两侧推短,头顶留长点,用麦芽发蜡抓出凌乱的纹理,“看着像刚从啤酒厂下班的”。
小美忙得团团转,她给妈妈们编辫子时,发间总要别朵啤酒花:“这是‘亲子暗号’,小孩看见花就知道是妈妈。” 王师傅给爸爸们剪发时,总故意留一撮调皮的头发:“让小孩帮你捋顺,增进感情。” 张婶的发糕和老杨的啤酒成了 “哄娃神器”,小孩们拿着发糕坐在啤酒车旁,边吃边看爸妈变发型,像在看一场奇妙的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