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的上海像被泡在玻璃罐里的标本,连空气都泛着潮乎乎的绿意。苏晚蹲在安福路的梧桐树下,数着地砖缝里冒出来的青苔,帆布鞋尖沾着刚踩过的水洼,晕开一小片深色。
"需要帮忙吗?"
男声裹着湿润的风飘过来时,苏晚正跟卡在井盖缝隙里的帆布包较劲。她猛地抬头,阳光恰好从云层里漏下来,穿过层层叠叠的梧桐叶,在男人白衬衫的第三颗纽扣上碎成金斑。
他半蹲下来,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捏住包带,手腕微转的瞬间,卡在钢筋里的帆布包就松了劲。"这种老式井盖边缘锋利,容易勾住布料。"
苏晚这才看清他的脸。眉眼是清隽的类型,鼻梁高挺,唇线干净,左眼下有颗极淡的痣,说话时微微牵动。最醒目的是他胸前别着的工作牌,透明塑封里印着"陆则衍 建筑设计师",背景是线条利落的建筑手稿。
"谢谢。"她慌忙拽过包,发现侧面已经被勾出个小破洞,露出里面装着的素描本一角。
陆则衍的目光在破洞上停留半秒,视线往上移时,正好撞见苏晚耳尖泛起的红。"前面有家修鞋铺,应该能补。"他抬手往街角指了指,指尖沾着点蓝黑色的钢笔水,像是刚画完图。
苏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挂着"皮具护理"木牌的小店。等她回过头想再说声谢谢,男人已经站起身,白衬衫在风里轻轻晃了晃,转身走进了隔壁的建筑事务所。
玻璃门关上的瞬间,苏晚才发现自己手里还攥着刚才情急之下扯掉的包带线头。她对着事务所的招牌看了会儿——"则衍设计工作室",五个黑色的字在潮湿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
那天下午,苏晚坐在修鞋铺门口的小马扎上,看着老师傅用细密的针脚修补帆布包的破洞。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编辑发来的催稿信息:"《雨季纪事》的插画还差三张,下周三能交吗?"
她回了个"没问题",抬头时看见陆则衍从事务所走出来。他手里拿着一卷图纸,步履匆匆地往地铁站的方向走,白衬衫的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
苏晚下意识地翻开素描本,笔尖在纸上快速勾勒出他的背影。风吹起他的衣角,像只欲飞的白鸟,落在画纸上时,却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
第二章 图纸与画纸
再次见到陆则衍,是在七天后的社区画展上。苏晚作为特邀插画师,负责在活动现场画速写。她支着画架坐在树荫下,刚给一对老夫妻画完合影,抬头就看见陆则衍站在不远处的展板前。
他穿着简单的灰色T恤,手里拿着瓶矿泉水,目光落在一幅描绘老洋房的水彩画上。那是苏晚的作品,画的是愚园路上的一栋三层小楼,爬满墙壁的爬山虎在雨季里绿得发亮。
苏晚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握着画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她看见陆则衍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对着那幅画拍了张照,然后转身朝她这边走来。
"这幅画很特别。"他在画架前站定,目光落在苏晚正在画的速写纸上,"能抓住光影的湿度。"
"湿度?"苏晚愣了一下。
"嗯。"陆则衍点头,视线从画纸移到她脸上,"雨季的光线和其他时候不一样,带着水汽,会让色彩看起来更柔和,边缘也更模糊。你捕捉到了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