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忽然想起他是建筑设计师。大概对光影和空间的敏感,是刻在他职业本能里的东西。"我叫苏晚,是个插画师。"她主动伸出手,指尖还沾着点未干的颜料。
陆则衍握住她的手,掌心干燥温暖。"陆则衍。"他笑了笑,左眼下的痣显得格外生动,"上次你的包补好了吗?"
"补好了,谢谢关心。"苏晚低头看了眼斜挎在肩上的帆布包,修补的痕迹几乎看不出来。
那天下午,他们隔着画架聊了很多。苏晚知道了陆则衍的工作室就在安福路,主要做老建筑修复项目;陆则衍也知道了苏晚刚从美院毕业不久,正在为一本关于上海雨季的散文集画插画。
"我最近在做一个老洋房的修复设计,"陆则衍说,"里面有个朝南的房间,雨季时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会在地板上投下窗格的影子,很像你画里的感觉。"
苏晚眼睛亮了起来:"我最喜欢老房子里的光影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样子。"
"如果你感兴趣,改天可以去现场看看。"陆则衍拿出手机,"或许能给你提供点灵感。"
交换联系方式的时候,苏晚注意到陆则衍的微信头像是一张黑白照片,拍的是某个建筑的穹顶,线条简洁而有力。她的头像是自己画的一只蹲在雨檐下的猫,眼神湿漉漉的。
画展结束时,夕阳穿透云层,给整座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陆则衍帮苏晚收起画架,手指不小心碰到她散落的画纸,一张速写飘落在地。
他弯腰捡起,看见上面画着一个熟悉的背影——白衬衫,步履匆匆,背景是安福路的梧桐树荫。
苏晚的脸瞬间红了,伸手想去抢,陆则衍却把画纸递还给她,指尖轻轻擦过她的手背。"画得很像。"他说,声音里带着点笑意。
那天的风里,似乎少了些潮湿的黏腻,多了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甜。苏晚背着画架往地铁站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音符,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陆则衍的微信头像在列表里格外显眼。
第三章 雨季的邀约
周三晚上,苏晚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书桌前,屏幕上是画了一半的插画。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敲打着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
她对着画面上的老洋房发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编辑说这张插画需要体现出"等待"的感觉,可苏晚画了好几版,都觉得不够到位。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陆则衍发来的消息:"在忙吗?我在愚园路这边看现场,想起你说喜欢老房子的光影,要不要过来看看?"
附带的照片里,是一间空荡荡的客厅,夕阳透过雕花木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天然的画。
苏晚几乎是立刻就站了起来,抓起帆布包和速写本就往外跑。她在楼下拦了辆出租车,报出愚园路的地址时,心脏还在砰砰直跳。
陆则衍在老洋房门口等她。雨已经停了,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他穿着件深色外套,手里拿着卷尺,看见苏晚跑过来,嘴角弯起一个温柔的弧度。
"来得正好,"他侧身让她进门,"再过半小时,夕阳会刚好照到楼梯口的花窗。"
这是一栋民国时期的老洋房,内部已经被清空,露出斑驳的墙壁和木质地板。陆则衍告诉苏晚,这栋房子曾经是一位外交官的住所,后来几经易主,现在的业主希望能在保留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