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000年11月4日,我出生在北方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在税务局工作,他们给我取名"星辰",寓意我能像星辰一样闪耀。

三岁生日那天,父亲带回来一副儿童乒乓球拍给我作玩具,那副红色的球拍比我当时的胳膊还长,但我却像得到珍宝一样紧紧抱在怀里。

我们都没有想到乒乓球会伴我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没有想到我会坚持那么久,即使委屈,失望也从未想过要放弃。

"爸爸,教我打球!"我用稚嫩的声音央求着。

父亲笑着在客厅里支起简易球网。第一次尝试,我连球都碰不到,但眼睛里闪烁的光芒让父母意识到,这不是一时兴起。

"这孩子有天赋。"父亲对母亲说,眼中满是惊喜。

从那天起,我们家客厅就成了我的第一个训练场。父亲每天下班后都会陪我打球,母亲则负责记录我的每一个进步。六岁那年,我被送进了市体校,正式开始了我的乒乓球生涯。

市体校的训练馆里,乒乓球在十几张球台上来回飞舞,发出清脆的"乒乒乓乓"声。我紧张地攥着球拍,站在角落不知所措。

"你好,我叫林小雨。"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向我伸出手,"我们一起练习吧?"

就这样,我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个乒乓球伙伴。林小雨比我大一岁,性格活泼开朗,很快就带我融入了体校的生活。

"星辰,你的发球姿势不对。"小雨认真地纠正我,"手腕要再放松一点。"

我们每天一起训练,一起被教练训斥,一起分享偷偷带来的糖果。记得有一次加练到很晚,我们饿得肚子咕咕叫,小雨神秘地从书包里掏出两个肉包子。

"我妈特意多做的,快吃!"她眨眨眼,把热乎乎的包子塞到我手里。

那些汗水中夹杂着欢笑的时光,是我最珍贵的童年记忆。每当训练太累想放弃时,看到小雨还在坚持,我就又有了继续的动力。

十二岁那年,我在全省青少年锦标赛上获得了亚军。颁奖仪式后,一个面容严肃的中年男人走到我面前。

"小姑娘,愿意来省队吗?"他问道。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省内赫赫有名的张教练。

进入省队的第一天,我就体会到了什么叫专业训练。清晨五点起床,六点开始训练,直到晚上八点才能休息。我的手上很快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又长出茧子。

"夏星辰,你的反手太弱了!"张教练的吼声在训练馆里回荡,"再加练一百组!"

汗水顺着脸颊流进眼睛,火辣辣的疼。但我咬着牙,一下又一下地挥拍。我知道,每一个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背后都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

让我惊喜的是,林小雨也通过了选拔,和我一起进入了省队。我们被分在同一间宿舍,继续着形影不离的日子。

"星辰,你看我的新发球怎么样?"小雨在训练间隙兴奋地向我展示她苦练的新技术。

省队的队友们很快成了我的第二个家庭。除了小雨,还有活泼开朗的刘莹,总是能在训练间隙逗大家开心;沉稳可靠的队长周楠,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每个人;技术全面的李晓,常常无私地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