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咬着筷子笑了出来,又低头把刚才那句话誊写在本子上——不是疯子,只是不再闭嘴。

吃完饭,我回到合租屋,王大炮正躺在沙发上看短视频。他看到我,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学会开口,下次就别怪我帮你说了。”

我看着他,又看了眼我的语录本,默默走进房间,拉上门。

躺在床上,我翻到第一页。

第一句话,赫然写着:

你今天呼吸都迟到了。

我轻轻念了一遍,合上本子,脑子里开始浮现一个疯狂的念头:

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把这些话说出来,会发生什么?

会被辞退?会被点赞?会有人和我一样,记得这些气人的瞬间,然后替我鼓掌?

我翻身,盯着天花板的裂纹,听见外面城市的喧嚣和室友在厨房咕哝的声音。

我突然不困了。

也许,明天可以试一试——说出口一半,哪怕只是一半。

第二章:你不是员工,你是情绪垃圾桶

一大早,我刚刷完牙,手机微信“叮”的一声,上司赵姐发来一条私聊。

“老马项目,你来接。”

五个字,没有标点,也没有解释。我盯着这句话看了五秒,嘴里的牙刷还没来得及吐掉泡沫,嘴角已经跟着痉挛。

“老马”是我们部门的老对头——客户那边一个资深运营,男,五十多岁,脾气暴躁,嘴碎得像三文鱼刺。他曾经让上一个接手的同事,当场在语音会议里哭了,然后第二天就请病假至今未归。

我洗完脸,一边打领带一边思考自己的命运。

王大炮在客厅喝豆浆,一脸懒洋洋地看着我:“你今天怎么这么安静?不是说想爆发一次试试嘛?”

“爆发是有成本的,我还没存够。”

他笑了一声:“那你起码得会闪躲吧,别被雷劈正着。”

我拎着公文包没理他,默默地把语录本揣进了口袋。

上午十点,赵姐带我走了一遍“交接流程”,其实就是把电脑推给我,附赠一个Excel表格和一句话:“马总那边情绪多,你懂的。”

我点头:“我理解,我就是来接情绪的。”

她似乎有点满意,笑得像是销售目标完成了一样。

到了午休,我坐在吸烟区,给“老马”打了第一个电话。

“喂,哪位?”

“您好,我是这边对接的——”

“你是新来的?怎么每个月都换人?你们公司是搞轮岗制吗?”

我吸了口气,挤出标准微笑:“是,我们重视多岗位锻炼……”

“你们重视的不是锻炼,是浪费我的时间。上一个跟我对接的,连我说的话都不敢回嘴,你觉得你能搞得定?”

我差点笑出声,忍住,答道:“我会尽力。”

“行啊,今天下午两点给我一个初版思路,别像上次一样给我发什么PPT。我不看那玩意儿,看了也烦。”

挂掉电话的瞬间,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通话结束”的红色图标,愣了十秒。

手机还是热的,我的脑袋也热了。

我拿出语录本,翻到倒数第二页,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