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第一章 弄堂里的刀

民国二十六年的上海,初夏的雨总带着股黏腻的潮气。陈默蹲在福佑路弄堂口,手里的修鞋锥子正往皮鞋底里扎,铁头撞在钉子上的脆响,混着隔壁烟纸店的留声机调子飘散开。

“阿默,张公馆的活计,去不去?” 王伯叼着烟卷凑过来,粗布褂子上沾着机油。他是给洋人开车的,总有些见不得光的差事介绍给陈默。

陈默抬头时,雨珠从他额前的碎发滴下来,落在沾满鞋油的手背上。“什么活?” 他的声音像磨过的砂纸,不高,却带着股子冷劲。

“帮个忙,把一批货从十六铺码头挪到法租界。酬劳……够你妹妹半年的学费。” 王伯往左右瞟了瞟,压低了声音,“听说,是些药品。”

陈默没再问。他七岁跟着逃难的父母来上海,父亲死在码头扛活时被推下黄浦江,母亲去年冬天没熬过肺痨。现在家里只剩个在读女子中学的妹妹陈玥,还有个患眼疾的阿婆。他修鞋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可这行当填不饱肚子,暗地里帮人“挪东西”才是主要进项——他下手稳,话少,最重要的是,见过血。

三天前夜里,他在静安寺附近帮人“取”一份文件,撞见两个巡捕房的便衣想黑吃黑。对方掏出枪时,他手里的折叠刀已经划破了第一个人的喉咙,第二个人的手腕被他生生掰折,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全。

此刻他把修鞋摊往墙角一推,从木箱底下摸出件藏青色短褂套上,又把那把三寸长的折叠刀塞进后腰。“时间?”

“后半夜三点,码头三号仓库。” 王伯塞给他一张字条,“接头暗号是‘雨停了吗’,你答‘风还没住’。”

陈默捏着字条转身时,正撞见妹妹陈玥背着书包跑过来,蓝布校服裙上沾了泥点。“哥,阿婆说眼睛又看不清了,想让你去买瓶眼药水。” 小姑娘仰着脸,辫子上的红绳被雨水打湿,贴在脸颊边。

“知道了。” 他伸手替妹妹把歪了的书包带系好,指腹蹭过她冻得发红的耳垂,“放学早点回家,别跟同学去外滩瞎逛。”

“晓得啦,” 陈玥踮脚往他兜里塞了块牛皮糖,“阿婆蒸了红薯,我给你留着。”

看着妹妹蹦蹦跳跳拐进弄堂的背影,陈默摸了摸兜里的糖,喉结动了动。他转身往码头方向走,雨丝打在脸上,凉得像刀。

2 第二章 仓库火

后半夜的十六铺码头,江风裹着咸腥味,把路灯吹得摇摇欲坠。陈默缩在货箱后面,看两个穿黑绸衫的汉子守在三号仓库门口,手里的枪在阴影里闪着冷光。

他数着墙上的挂钟滴答响,等巡捕房换岗的空档——这是王伯特意嘱咐的,说这时候码头的哨卡最松。当远处传来换岗的皮鞋声时,他像只猫似的蹿出去,手里的石头精准砸在左边汉子的后脑。

另一个人刚要拔枪,陈默已经扑上去,胳膊勒住他的脖子往货箱上撞。闷响过后,那人软倒在地。他摸出钥匙打开仓库门,一股消毒水味扑面而来——十几个木箱堆在里面,标签上印着“医疗器械”,可箱子的重量不对劲。

陈默撬开最上面的箱子,心猛地沉下去。里面哪是什么药品,全是油纸包着的步枪零件。

“动作挺快。” 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陈默转身时,看见王伯举着枪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四个穿军装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