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央党校的结业典礼庄重而简朴。宁远站在学员方阵中,听着台上领导的讲话,心潮起伏。三个月的学习,让他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结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

"宁远!"典礼结束后,班主任叫住他,"校领导让我转告你,省委组织部找你谈话,明天上午九点。"

宁远心头一跳:"知道是什么事吗?"

班主任意味深长地笑笑:"好事。你这次的学习表现和结业论文都很出色,校方专门向你们省里推荐了你。"

回到宿舍,宁远立刻给沈若初打电话,却提示对方正在通话中。自从沈若初被调到陈明父亲分管的高技术司后,两人联系明显减少了。每次通话,沈若初都显得心事重重,但又不愿多说。

宁远发了条短信告知组织部谈话的事,然后开始收拾行李。三个月的学习生活,留下了太多珍贵记忆——深夜的研讨、激烈的辩论、启发性的考察...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跳出了基层视野,开始从更高层面思考问题。

手机响起,是沈若初回电了。

"恭喜结业!"她的声音有些疲惫,"组织部谈话?应该是安排新岗位。马教授跟你提过的水利厅可能性很大。"

"你觉得这个安排怎么样?"宁远问。

"水利厅不错,专业对口,又有马国强主任关照。"沈若初顿了顿,"不过...陈明父亲最近在委里活动,想阻挠这个调动。"

宁远皱眉:"为什么?我又不碍他什么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他...可能察觉了我们的关系。总之你明天谈话要小心,据我所知,组织部王副部长和陈家有交情。"

挂断电话,宁远站在窗前沉思。原以为党校结业后能松口气,没想到刚出校门就又要面对复杂的政治博弈。而沈若初那边的情况,似乎比他想象的更糟...

第二天一早,宁远准时到达省委组织部。宽敞的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他的脚步声在回荡。组织部干部处的李处长已经在等候。

"宁远同志,请跟我来。"

出乎意料,谈话不在副部长的办公室,而是在一个小会议室。更让宁远意外的是,里面坐着的不只是组织部王副部长,还有一位意想不到的人物——省委政研室主任马国强!

"宁远同志,坐。"王副部长五十出头,面容严肃,声音低沉,"你的学习情况我们已经了解了。今天请你来,是想听听你对未来工作的想法。"

宁远谨慎作答:"我服从组织安排。如果有机会,希望能继续在县域经济或民生领域工作,为基层群众服务。"

"嗯。"王副部长翻阅着他的档案,"你在永林县的工作,特别是处理环保事件和抗洪救灾的表现,省委领导很认可。"

马国强突然开口:"宁远同志,你对全省水利建设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但宁远并不慌乱。党校期间,他正好研究过这个课题:"我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特别是中小型水库和灌溉系统,亟需升级改造..."

他结合永林县的实际案例,分析了当前水利建设的短板和机遇,条理清晰,数据详实。

马国强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王副部长则表情复杂,似乎在权衡什么。

"宁远同志,"王副部长最终开口,"省委考虑调你到省水利厅工作,任农村水利处副处长,你有什么意见?"

农村水利处副处长!虽然级别仍是副处,但省厅职位比县里平台更高,发展空间更大。更重要的是,这个岗位能充分发挥他在基层积累的水利工作经验。

"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宁远郑重表态,"如果能够到水利厅工作,我一定尽快适应新岗位,为全省水利事业贡献力量。"

王副部长点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下周一到水利厅报到。"

谈话结束,宁远正要离开,马国强却叫住他:"宁远同志,我有些资料想请你看看,方便去我办公室坐坐吗?"

王副部长眉头微皱,但没说什么。宁远敏锐地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微妙气氛,点头答应。

马国强的办公室在省委大楼九层,宽敞明亮,书架上摆满了各类政策文件和理论著作。秘书上茶后,马国强关上门,表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终于能和你单独聊聊了。"他笑着坐下,"我弟弟马教授对你评价很高啊。"

宁远道谢:"马教授在永林救灾时给了我很多指导。"

"嗯。"马国强喝了口茶,突然话锋一转,"知道为什么调你去水利厅吗?"

宁远犹豫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的基层水利工作经验..."

"这是一方面。"马国强目光炯炯,"更重要的是,水利厅现在是各方博弈的焦点。赵国斌想安排他的人控制水利项目审批,沈书记则希望加强监管,防止利益输送。"

宁远心头一震。马国强这是在向他透露高层内幕啊!

"马主任,我...不明白为什么选我?"

"因为你既有基层经验,又刚在党校镀了金,更重要的是——"马国强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你与沈若初的关系,让你天然站在沈书记这边,但又不会太显眼。"

宁远手心冒汗。原来自己的调动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政治考量。

"当然,你自己的能力是基础。"马国强补充道,"沈书记不会用无能之辈,哪怕是自己人。"

宁远深吸一口气:"马主任,我到水利厅后该怎么做?"

"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根本。"马国强认真地说,"但同时要留意厅里的人事关系和项目审批动向,特别是赵国斌那条线上的人。"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名单:"这几个人你要特别注意,他们可能与赵家有利益往来。不过要谨慎,不要打草惊蛇。"

宁远接过名单,心情复杂。这相当于让他当"卧底",搜集政治对手的证据。虽然是为了公义,但总觉得有些...

马国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宁远,官场如战场。清高自守固然可贵,但要想为民做事,有时不得不参与一些不那么光彩的斗争。关键是守住底线。"

宁远点点头:"我明白。只要目的是正义的,手段可以灵活。"

"聪明。"马国强满意地笑了,"对了,你和若初的事,沈书记态度有所软化。不过陈家那边..."

"陈家怎么了?"

马国强叹了口气:"陈明对若初穷追不舍,他父亲陈副主任也在委里施压。若初最近日子不好过啊。"

宁远握紧拳头:"我能做什么?"

"先站稳脚跟。你在水利厅做出成绩,就是对若初最大的支持。"马国强站起身,送客的意味,"记住,在省直机关,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离开省委大院,宁远立刻给沈若初打电话,却一直无人接听。直到傍晚,她才回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在开会,晚点联系。"

夜幕降临,宁远独自走在省城的街头,思绪万千。新的岗位、新的挑战、复杂的政治生态,还有沈若初面临的困境...一切都来得太快,让他有些应接不暇。

手机终于响起,是沈若初。

"谈得怎么样?"她声音疲惫但透着关切。

"定了,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副处长。"宁远轻声说,"若初,你那边情况怎么样?陈明还在纠缠你?"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不只是纠缠...他父亲在委里公开说我是他未来的儿媳妇,很多人都开始疏远我。"

宁远胸口一阵刺痛:"这个混蛋!我去找他..."

"别冲动!"沈若初急忙制止,"你现在刚调省里,根基不稳,不能得罪陈家。我能应付。"

宁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马主任说沈书记态度软化了?"

"嗯,但他还是希望我们低调。"沈若初声音低了下去,"陈家势力不小,我爸不想正面冲突。"

挂断电话,宁远站在宾馆窗前,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权力、利益、关系网...这一切比他想象的更复杂。但为了沈若初,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必须学会在这个复杂的棋局中生存、发展。

第二天,宁远去省水利厅提前"踩点"。水利厅大楼位于城东新区,气势恢宏。他在门卫处登记后,简单参观了公共区域,了解各部门分布。

农村水利处在三楼,主要负责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和小型水库建设等工作。作为副处长,他将分管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审批和验收,这是个责任重大且"油水"不少的岗位。

"宁远?"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转身一看,竟是党校同学李浩然!他是水利部下来挂职的干部,现在在厅办公室工作。

"听说你要来我们厅了?"李浩然热情地握手,"太好了!农村水利处正缺你这样的实干派。"

两人找了间咖啡厅小坐。李浩然简要介绍了厅里的人事情况:"厅长是技术出身,比较中立;常务副厅长刘勇是赵国斌的人,把控着重大项目审批;你们处长张明华快退休了,基本不管事..."

宁远认真记下这些信息。李浩然最后提醒:"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量大,很多企业盯着,审批要特别小心。之前出过几次问题,都被压下来了。"

周一报到日,宁远早早来到水利厅。人事处的流程走得很顺利,但当他来到农村水利处时,却感受到一股微妙的气氛。

处长张明华是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同志,态度和蔼但明显已准备退休:"小宁啊,欢迎欢迎!处理工作就靠你们年轻人了。"

副处长周强则冷淡得多,握手时只是敷衍地碰了碰指尖:"宁处长基层经验丰富,以后多指教。"语气中听不出半点真诚。

处里的同事们表面热情,但眼神中多是探究和观望。宁远不以为意,专心熟悉工作。第一天主要是看文件和了解处里正在推进的项目。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李浩然悄悄告诉他:"周强是刘副厅长的亲信,本来以为能接处长位置的,你空降过来,他肯定不爽。"

原来如此。宁远暗自警惕,看来除了外部政治博弈,内部人事关系也得小心应对。

下午,厅里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宁远第一次见到了厅领导班子。厅长吴天明白发苍苍,讲话四平八稳;常务副厅长刘勇四十出头,精明强干的样子,看宁远的眼神带着审视。

"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覆盖最后500个贫困村,任务艰巨。"吴厅长部署工作,"农村水利处要加快项目审批和督导,确保年底前完成。"

散会后,刘副厅长特意叫住宁远:"宁处长,听说你在永林县干得不错。省厅工作与县里不同,要尽快适应啊。"语气中带着居高临下的意味。

"谢谢刘厅长关心,我一定努力学习。"宁远不卑不亢。

回到办公室,他开始仔细研究今年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清单。其中一个叫"清源工程"的项目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投资近亿的项目,覆盖的村庄与去年几乎重合,只是换了包装!

更可疑的是,承建方"宏远水利"在网上的信息很少,但工商登记显示其大股东姓赵...会不会与赵国斌有关?

宁远正想深入查证,周强突然推门而入:"宁处长,刘厅长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

刘副厅长办公室宽敞明亮,窗外是城市全景。他示意宁远坐下,笑容可掬:"宁处长,适应得怎么样?"

"正在熟悉工作。"宁远谨慎回答。

"好,好。"刘副厅长点点头,"有件事提前跟你打个招呼。'清源工程'是今年的重点项目,各方面都很重视,审批流程要加快。"

宁远心头一紧,这不正是他刚发现可疑的那个项目吗?

"刘厅长,我刚看材料,这个工程与去年的覆盖范围高度重合,是否需要重新评估?"

刘副厅长笑容不变:"重合是因为去年资金不足,只完成了一期。今年是续建,很正常。"

"但去年的验收报告显示一期已经完工..."

"宁处长!"刘副厅长突然沉下脸,"省厅工作讲究大局意识。这个项目是省领导关注的民生工程,不能按常规思维看待。"

赤裸裸的警告。宁远明白了,这个项目很可能有问题,而刘副厅长是在给他"打招呼",让他不要多管闲事。

"我明白了。"宁远不动声色,"会按领导指示办理。"

回到办公室,他立刻给马国强发了加密邮件,汇报了这个可疑项目和刘副厅长的态度。同时,他决定亲自去项目现场看看——如果真有问题,光靠文件是查不出来的。

下班时,宁远收到沈若初的信息:"今晚能见面吗?有重要的事告诉你。"

他立刻回复:"好,老地方见。"

"老地方"是城西一家不起眼的小茶馆,他们为数不多的约会地点之一。想到终于能见到沈若初,宁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无论官场多么复杂,只要有她在,就有坚持下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