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黛玉回到苏州后,一如既往地跟着隋先生读书,早上晨起后跟着一起打拳锻炼身体。不得不说,一年多的时间,黛玉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好了很多。

林如海懊悔极了,早知道应该早点带黛玉去京城找御医看一下,而不是满苏州的找大夫,耽误了黛玉的身体。

黛玉倒是劝慰父亲,外放的官员不可随意进京,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的,如今自己已然转好,已经是好事了。

黛玉心里一直担心的是林如海的身子,上一世的这个时候,林如海的身体已经开始逐渐走下坡路,不过那时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林如海郁结于心的缘故。

上一世,没有贾敏突然要去庙里烧香,自然也就没有碰上那个算命的人,也没有弟弟黛安的安然无恙了。所以这一世林如海的心境比上一世好了不是一点点,虽然贾敏离世,林如海还是受到了打击,可儿子好好地活着,又知道了女儿的奇遇,林如海也是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了。

一眨眼,孝期三年已过。期间林伯送来消息,薛宝钗有惊无险,虽早产,倒也平安生下一子,只是有些体弱而已,毕竟未足月生产。

黛玉听过一笑,暂且先让她过几日舒服日子吧,人只有在飘飘然的时候,乍然让她跌落尘埃,才会体会到彻骨的痛。

孝期已过,黛玉不用在穿素服守孝,林如海给女儿送来了 不少料子极好的成衣和成匹的布料。

黛玉今日穿了一身蜀锦做的衣服,鲜嫩的粉色,头上也从素银的首饰换成了鎏金的,上了一点淡淡的妆。去到书房准备上课,隋恒看见与平日里不同的黛玉,竟是眼神直直的,看呆了。

黛玉嫣然一笑,拿帕子在隋恒眼前挥动了一下,隋恒才回过神来,拱手告罪,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脸都涨红了。

两人一起读书已经快三年了,平日里因着孝期,黛玉都是素衣素装,虽然也是很美的,但美人打扮过后,不是更加锦上添花?

黛玉看隋恒着实尴尬,找了个话题想缓解一下气氛,“你如今日日读书,以后想过做什么吗?”

隋恒毫不犹豫地脱口而答,“我定是要参加科考的。”隋恒看着黛玉娇美的容颜,自己如今是一介布衣,两人的差距太远了。

“科考?那是一条好路子,到时候去了京城,可以让父亲给你找可靠的人,看护着你一些。”黛玉点点头,男子参加科考是最快速的出人头地的方式了。

“你也支持我?”隋恒试探着问道。

黛玉却有些奇怪,“这话怎么说的?难不成我该反对?有这个能力去参加科考,为何不去?”

“是,是。”隋恒有些泄气,看来黛玉是没明白自己的心思,也是他们俩都还小,不适合谈论此事。

看着突然好像泄了气的隋恒,黛玉有些看不明白,不过上一世自己身边没有此人,也不知道这个人以后会有怎样的前途,也不好贸然开口劝说些什么。

黛玉哪里能想到,身边这人,其实是对她动了心思,上了心。想要参加科考,一方面也是想出人头地,另一方面,也是想有个匹配的上黛玉的身份。

当然,此时的黛玉才十岁,隋恒也就十一岁,倒是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纪。更何况,黛玉还要参加选秀的,虽说林如海跟她保证过,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万岁爷不会随便给她指婚的。

上午的课业结束,黛玉去找林如海一起用午膳,这两日林如海宫务格外的忙,好几天未曾在府里用膳了。

到了林如海的院子,午膳马上就准备妥当,拿上了桌。如今父女俩也不用再茹素了,所以今日的菜式格外的丰富,但也不至于奢靡。

黛玉想到了上午和隋恒的对话,“父亲,隋恒今日跟女儿说,日后要去参加科考的,到时候父亲可以帮衬一把。”

“那是自然的。”林如海和隋先生是同窗好友,好友的儿子参加科考,林如海定是要帮衬支持的。

“父亲,您可以培养他成为您的人。”黛玉缓缓说道,“我们想要压过贾家,就要有自己的势力,您在朝为官,身边就要有跟您一条心的官员。”

林如海听了黛玉的话,摸着胡子沉思起来,因着自己是巡盐御史,位置特殊,总是小心避免和别的官员过多接触,可如今必须得做出改变了。

“贾府里现在是维持着老样子,可一旦那贾元春得了势,就会变得不一样了。”黛玉很清楚,上一世虽有王夫人的怠慢,和薛家暗暗做的手脚,可真正被贾府放弃,就是元春封妃后省亲,明确站在王夫人一头,支持贾宝玉和薛宝钗之后。

“那为父也要争点气了,争取再往上走走,不过如此一来,我们可能就要去京城了。”林如海说道,再往上的官职,基本上就要在京里当值了。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黛玉觉得在京里有京里的好处,还能亲眼看着薛宝钗跌落尘埃的场景。

父女俩一番沟通后,心里都有了准备,黛玉用完膳,临走时想到,“父亲,既然有准备去京里,可以提前在京里做些营生。到了京里后,咱们不可能再像在这里一般,关起门过日子了,花销必然是要增加的。”

林如海一边欣慰于女儿的有远见,一边又心疼女儿,上一世给了她太过惨痛的记忆,这一世做事才会如此周全圆滑了,“父亲在京里本就有营生,不过不是很多,还要再规划规划。”

“那女儿就先告退了。”黛玉倒没想到,林家在京里也有生意,意外之喜了,可不知道上一世有没有,有的话,最后是成了谁的私产了呢。

“好,回房歇息歇息,不要想太多,相信父亲,这一世我们都会好好的,你只要开开心心就好了。”林如海还是没忍住,心疼女儿,宽慰了几句,即使他知道,黛玉不会这么轻易放下的。

“是。”黛玉笑笑,可自己也明白,哪里那么轻易就过去了。

黛玉本就是个极其聪慧的女子,又有上一世的记忆,如今跟着隋先生读书,自然是事半功倍的。这就导致隋恒很是拼命地读书,否则自己连小一岁的黛玉都比不过,谈何科考呢?

隋先生很是满意黛玉的天赋,又不免惋惜黛玉只是个女子,若是个男子,定能在科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看自己儿子如此拼命读书,也是欣慰的,自己的性子不适合当官,可儿子性子与他不一样,这是一个出路。

黛玉歇过一个午觉后起身,雪鹦告诉她,林伯等在了厅里,说有事情告知黛玉。黛玉赶忙简单打扮一番后,出去看林伯。

林伯手里拿着基本册子,递给黛玉,“小姐看看,这是老爷在京里的营生账册。”

黛玉不解,怎么突然拿来给自己看,“老爷说,三年后小姐就要去选秀了,那么提前一年就该去京里了,需得找个嬷嬷教一教宫里的规矩。那京里的营生也该让小姐了解一下为好。”

“我知道了,那就先放这里,我得空了看看吧。”黛玉了然,到时候自己必然先去京里,但父亲得看官职是否有所调动。

林伯将账册交到雪鹦手上,“老爷的意思,既然打算好了,那么老爷打算在京里找人物色一处宅子,先买下来,到时候去了也便宜。不知小姐有什么要求没有?”

黛玉想了想,随即摇摇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清静些就好。”

“哎,那我就去办了。京里铺子的掌柜是林府的老人,我这就给他传信,让他先帮着相看起来。”林伯说完就离开了黛玉的院子。

黛玉随手开始翻阅这些账册,都是一些比较容易赚钱的营生。成衣铺子,胭脂首饰,看着不像是父亲会去做的营生,黛玉猜测,应该是母亲尚在世时,母亲打理的。

“雪鹦,再过两年,我们就要去京里,你去跟府里的车夫说一声,明日早膳过后,我要去双林寺。”黛玉吩咐雪鹦。

雪鹦不解,“姑娘是要去拜佛,为何不去寒山寺呢?”

黛玉摇摇头,“我想去看一个故人,之前在孝期,不太方便出门,如今该去看看了。”

雪鹦虽奇怪,为何黛玉的故人住庙里,却也不会都问,黛玉的性子,能告诉你的尽管会告诉你,不能说的,做丫鬟的也不该开口去问,“是。”

第二日用过早膳后,黛玉坐上了马车,林如海听到黛玉去了那双林寺,只是轻轻地呢喃了一句,“五年了啊,快了。”

林伯的眼睛有些湿润,“是啊,老爷。还有五年,就能团聚了。”

黛玉坐着马车,心里有些紧张感,五年未见,他还记得自己吗?能认出我吗?不知带的糕点他会不会喜欢,黛玉想到这些有些坐立不安。

雪鹦难得看黛玉神色紧张的样子,忍不住开口,“姑娘,你这是怎么了?”

黛玉看了看雪鹦,吸了一口气,眼睛不由地涌上热意,“雪鹦,那庙里住着的,是我的亲弟弟,黛安。”

“什么?亲弟弟,不是说小少爷已经不在...”雪鹦震惊的很,难道自己知道的不是事实嘛?

黛玉的眼泪缓缓滑落,“并没有,那时弟弟确实已经不行了,大夫都已经放弃了。母亲不知怎的,想到了去双林寺拜佛,遇到了一个算命的人,让父亲母亲将黛安送到双林寺生活,说只要待上十年,必然身子痊愈。但对外要先宣称黛安夭折了,不能让人注意到他,父亲和母亲十年内不可见他。”

雪鹦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姑娘你去见没事吗?”

黛玉擦掉了眼泪,“我仔细问过父亲,我去没事,只是要求父亲和母亲不能去。之前我要守孝,前去看她=他不太妥当,如今刚好。”

雪鹦听完,也替黛玉高兴,“那姑娘应该高兴才是,再过几年,姑娘也是有亲弟弟伴在左右,以后也是有弟弟维护的人呢。”

黛玉被雪鹦逗笑了,“你说的对,我该高兴的。”

到了庙门口,黛玉看着短短的几阶台阶,却有些近乡情怯的意思。雪鹦拎着食盒,默默地陪在身侧。这时一个八九岁模样,穿着僧袍的男孩走了过来。

“阿弥陀佛,施主为何不进来?”

黛玉抬头看着门内的小师傅,那是一张俊秀的脸,黛玉看了半晌,神情渐渐激动起来。她在那张脸上看到了熟悉的五官,虽未长开,可却能找到很多相像的地方。

“你!你是净空小师傅?”黛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隐隐的还带着些哭腔。

小师傅惊讶地看着黛玉,“施主知道我?”净空很意外,自己不算是出家人,所以不会在香客面前露面,今日是师傅让自己出来迎一迎客人,也没说迎的是谁。

黛玉看着净空,“我姓林,闺名黛玉。”说完就静静地看着净空,看着净空原本微微笑的脸,逐渐惊讶,再是眼底隐隐地泛着水光。

净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林施主,请跟我来。”

净空在前面走着,黛玉缓步跟上。雪鹦跟在一旁,看着两个人的脚步都有些凌乱的样子,心下有些了然,这净空小师傅,就是小少爷了吧。

净空带着黛玉来到了一间较为偏僻的厢房,让黛玉坐下后,给黛玉倒上了一杯茶,“姐姐,喝茶。”

净空的一声“姐姐”,黛玉的眼泪立马流了下来,“安哥儿。”

净空也忍不住流下泪来,“姐姐,我如今叫净空,安哥儿这个名字,还得五年后再叫才行。”

“是了,净空,你在这里可好。”黛玉用帕子替净空擦眼泪,却由着自己的眼泪不停地滑落。

“我很好,姐姐,刚来时,我病得起不了身,神志也是糊涂的,可师傅照顾着,慢慢就好了。如今我的身体虽说尚未痊愈,还是容易得些风寒咳症,可也都是小毛病,不打紧的了。”净空笑着解释道。

“那就好,那就好。”黛玉直到亲耳听到弟弟说自己好多了,才放下心来。

净空推了推茶盏,让黛玉用茶,“姐姐可好,你的身子也一向单薄。”

黛玉细细地说了自己在府里的近况,自己的身子也是好了很多。姐弟俩说了好一会儿子话,黛玉打开食盒,端出里面的小碟子,“你尝尝这些糕点,都是我的奶娘亲手做的,看看是否喜欢。”

净空笑着接过碟子,拿起里面的糕点吃了起来,“味道甚好,甚是喜欢。”

就这样一人吃着,一人看着,时不时地聊上几句,气氛很是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