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夏夜晚风带着草木的清香,轻轻拂过。苏晚蹲在帐篷前,看着林深笨手笨脚地调试着天文望远镜,嘴角忍不住上扬。小宇则像只快乐的小刺猬,穿着荧光绿的儿童冲锋衣,在草地上追逐着萤火虫,手里的玻璃罐已经装了三只,每只都像提着一盏小灯笼,在罐子里忽明忽暗。

“爸爸,你看!” 小宇举着罐子跑过来,头发上还沾着一片草叶,“萤火虫会发光!是不是像你的代码一样,一闪一闪的?”

林深放下望远镜,接过罐子仔细看了看,镜片在月光下闪了闪:“萤火虫发光是生物荧光现象,和代码的电子发光原理不一样,不过……” 他突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 AR 投影仪,“我们可以用这个模拟萤火虫的发光频率,看看能不能吸引更多小家伙。”

苏晚走过来,帮小宇摘下草叶,轻声说:“林深,让小宇自己观察不好吗?萤火虫的光本来就是自然的礼物。”

林深动作一顿,看着儿子专注观察萤火虫的侧脸,月光勾勒出他稚嫩的轮廓,突然意识到自己又习惯性地想用科技 “解读” 自然。他关掉投影仪,蹲下来和小宇一起坐在草地上:“小宇,你觉得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呀?”

“因为它们在开派对!” 小宇仰起小脸,眼睛里映着星光,“就像幼儿园的灯光舞会,它们在跳舞!”

苏晚忍不住笑了,坐在他们身边,指着天空说:“你看,天上的星星也在跳舞呢,你能找到北斗七星吗?”

小宇立刻仰起头,小手在空中胡乱比划:“像勺子的那个吗?妈妈上次讲过!”

林深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悄悄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型星象仪,不是复杂的电子设备,而是一个手绘的星图卷轴,上面用荧光颜料勾勒着星座图案。“小宇,爸爸这里有个‘魔法卷轴’,你想不想看看星星的故事?”

小宇立刻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林深展开卷轴,借着月光和萤火虫的微光,指着上面的图案:“你看,这是大熊座,古希腊人说它是一位被变成熊的仙女……” 他一边讲,一边用手指沿着星图描绘,声音低沉而温柔。

苏晚靠在帐篷上,看着父子俩在星光下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暖意。她原以为林深会拿出高科技的星象 APP,却没想到是这卷古朴的手绘星图。看来经过上次的元宇宙运动会,他真的在尝试平衡科技与传统。

夜深了,小宇抱着萤火虫罐子在帐篷里睡着了,嘴角还挂着微笑。林深和苏晚坐在帐篷外,看着漫天繁星,谁都没有说话。远处传来不知名昆虫的鸣叫,帐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映着小宇熟睡的侧脸。

“其实今天带这个星图来,是受了我爸的影响。” 林深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怀念,“小时候他常带我在院子里看星星,用树枝在地上画星座,说那些故事比任何代码都有意思。”

苏晚转过头,看着他在星光下柔和的侧脸:“我觉得这样很好,小宇需要知道,科技是工具,但自然和故事才是灵感的源泉。”

林深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夏夜的微凉:“我以前总怕小宇落后于时代,想把所有最新的科技都给他,却忘了自己小时候对星空的好奇,其实和代码一样,都能点燃想象力。”

就在这时,小宇在帐篷里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喊:“爸爸,妈妈,星星掉下来了!”

两人连忙走进帐篷,小宇正揉着眼睛,指着帐篷顶。林深笑了笑,拿出一个小型投影仪,不是 AR 设备,而是一个传统的星空投影灯,无数光点在帐篷顶闪烁,模拟出真实的星空。

“看,星星在这里呢,” 林深坐在小宇身边,“它们没有掉下来,只是在对你眨眼睛。”

小宇看着头顶的 “星空”,很快又沉沉睡去。苏晚帮他盖好被子,低声说:“这个投影灯比 AR 眼镜好多了,温暖又不刺眼。”

林深点点头,关掉投影灯,帐篷里只剩下月光透过缝隙洒下的微光。两人回到帐篷外,继续坐着看星星。

“其实我一直在想,” 林深突然说,“能不能做一个‘自然代码’项目,让小宇用编程的逻辑去理解自然现象,比如用算法模拟萤火虫的发光规律,或者用数据模型预测星星的位置。”

苏晚看着他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林深 —— 不是那个执着于技术的 CEO,而是那个想把热爱的代码与世界分享的父亲。“听起来很棒,” 她轻声说,“但要记得,先让他感受自然,再用代码去解读,而不是反过来。”

“我明白,” 林深握住她的手,“就像先看到萤火虫的美丽,再去研究它的发光原理,而不是用代码复制出一个‘完美’的萤火虫。”

远处的天边划过一道流星,苏晚和林深同时抬头,下意识地握紧了手。小宇在帐篷里翻了个身,嘴里喃喃着什么,大概是在梦里追逐着萤火虫和星星。

第二天清晨,小宇是被鸟鸣吵醒的。他睁开眼,看到帐篷顶透进来的晨光,立刻兴奋地爬起来,摇醒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们去看日出!”

林深和苏晚相视一笑,开始收拾东西。小宇则拿着那个萤火虫罐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小萤火虫,回家吧,去找你们的爸爸妈妈。”

三只萤火虫扑闪着翅膀飞了出去,很快消失在草丛中。小宇看着它们飞走的方向,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早餐是苏晚准备的三明治和热牛奶,林深则拿出一个便携式太阳能充电板,给手机和星象仪充电。小宇好奇地看着充电板:“爸爸,这个板子为什么能吃太阳呀?”

“因为它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林深耐心解释,“就像植物把阳光转化为养分一样。”

“哇!” 小宇惊叹道,“那它是不是也能长出叶子?”

苏晚和林深都笑了。林深摸了摸儿子的头:“下次我们可以做一个‘太阳能植物’模型,让它真的‘吃’阳光,好不好?”

“好!” 小宇兴奋地喊道。

收拾好营地,三人开始往山下走。小宇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林深给他的简易指南针,虽然不太会看,却走得有模有样。林深背着背包,里面装着望远镜、星图和那个太阳能充电板,苏晚则拿着相机,记录下沿途的风景和小宇的笑脸。

走到半山腰,小宇突然停下来,指着远处的一片花海:“爸爸,妈妈,你们看!好多花!”

林深拿出手机,打开一个植物识别 APP,却被苏晚拦住了:“先让小宇自己看看,猜猜是什么花,好不好?”

小宇歪着头看了半天,突然喊道:“是太阳花!因为它们朝着太阳!”

“很棒!” 苏晚笑着说,“不过它们其实是向日葵,等你回家可以用爸爸的 APP 查查它们为什么总是朝着太阳。”

林深看着苏晚,眼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苏晚不是反对科技,而是提醒他,要让孩子先有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再用科技去验证和拓展,而不是直接灌输答案。

回到家,小宇立刻把露营的经历画了下来 —— 一幅有星星、萤火虫和爸爸妈妈的画,旁边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星空露营真好玩!”

林深把这幅画扫描进电脑,用编程将它转化为一个动态星图,每颗星星都对应着小宇画中的位置,点击还会播放他当时说的话:“星星像糖果!”

苏晚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动态画,又看看在沙发上翻看露营照片的小宇,心里充满了欣慰。她知道,林深正在用他独特的方式,将科技与童年的美好结合起来,而小宇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夜深了,小宇抱着露营时捡到的鹅卵石睡着了。林深和苏晚坐在书房,看着窗外的城市灯火。

“今天在山上,我突然想到,” 林深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可以做一个‘自然编码’系列课程,从观察萤火虫开始,到分析星象,让孩子们用代码记录和理解自然,你觉得怎么样?”

苏晚靠在他肩上,看着文档上跳动的光标:“听起来像个很棒的项目,不过记得加上一句 —— 先去看萤火虫,再写代码。”

林深笑了,在文档里打下这句话,然后保存。窗外的星星虽然被城市灯光掩盖,但他们知道,在小宇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既能感受自然之美,又能探索科技之妙的种子。

而他们,作为父母,只需要耐心浇灌,等待它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既能扎根大地,又能触摸星空的大树。